Friday, July 12, 2013

從財金出走向內心的第一志願 -- Natasha 訪談 (一)

記錄:王海青、謝宇程

Natasha,台大財金系畢業之後,如教授諄諄教誨的,進入投資銀行,是同學們都極力爭取想進入的職位。然而,她卻在工作兩年多之後,離開了工作,創立社會企業,開始另一段人生。許多人羨慕的財金系,讓她學到了什麼? 她為什麼離開這個許多人爭取的工作? 她如何試著開展她下一階段的人生? 這是我們這篇訪談要聊的事。

謝宇程:從你大學開始談起吧,請告訴我們,一開始你為什麼選擇財金系? 你在財金系學習情況如何? 開心嗎?


Natasha:

    在我考大學的時候,其實一開始不是進入財金系,而是台大社科院的科系。但我當時因為不能接受「沒上第一志願」這件事,加上「投資銀行」好像很吸引人,於是積極轉系到財金系。

    轉到財經系後,我發現財經系有一種主流的氣氛、價值觀,主導學生對未來的想法,甚至可以用「鋪天蓋地」來形容。大部分教授,很武斷地給學生一個意識:進外商投資銀行是唯一正確而光明的出路,學生學習、老師教學,都只是為了進高薪的外商投資銀行而努力。而外商投資銀行,只有十家是大家認為是「好的」,大家心中還對這十間公司有共同的「排名」。
大部分教授,很武斷地給學生一個意識:
進外商投資銀行是唯一正確而光明的出路

    這十間公司,無論是正式員額,或是實習的缺,每年就這麼一些,所以競爭非常激烈。雖然,事實上也是,如果進入外商投資銀行,可能在收入上是很豐厚的,聽說過有人起薪每年200萬。然而,我們系上的同學,卻很少去想想別的路是否可能,是否更適合自己。

    我記得很清楚,有一個老師和我們提到一個財經系的學姐,因為申請到出國留學,放棄外商投行的工作;那個教授非常不屑地說,這個學姊「人生就這樣毀了」。在大三大四的時候,當我們看到有同學穿着套裝、西裝來學校,我們知道那通常意味着得到企業面試的機會。同學們都會又羨慕又嫉妒,我們會偷偷打聽他們為什麼得到這個機會,為什麼自己沒得到。我覺得那時候我們這些學生的心態,已經被這個風氣扭曲了,一進入這個系,就被灌輸未來一定要走某一個方向,而我們都不知道這個方向通往什麼樣的人生。

謝宇程:你大學時在財金系學到了什麼? 對你日後工作幫助大不大?
Natasha:

    大三大四的一些專業課看似很厲害,其實對我們的幫助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尤其,財金的工具日新月異,例如曾經很受重視的「資產證券化」這門課,一度很熱門,但在金融風暴之後,這門課所教的工具在市場中不再受到相似的重視。而且同學們選課大部分是按照當時的金融行情來選擇,這好像是很務實的作法,然而這些課程的內容在實務上對我們的幫助都很小。反而,大一的必修基礎課程例如統計、經濟、會計,可以鍛練邏輯思考能力,而且財金系的課程、實務,其實是建構在這三個基礎科目上發展的,這三門課對我算是受益匪淺。

謝宇程:在財金系學習的幾年內,你從什麼地方學到最多?

Natasha:

    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我在高盛投資銀行做了短期實習,剛進去時,完全茫然,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非常痛苦。我才發現,在學校所學的只有公式,老師會教學生用公式算出例題的答案卻沒有告訴你在實際中到底怎麼運用。在教科書中,要套入公式參數都是給定的,例如各年的收益預估,但是在實務中,未來收益這些數據,都是「黑盒子」,沒有人告訴你;要自己試著預估,才是工作中真正具挑戰性的部分。要估算這些數字,說服別人這些估計數值是合理的,要靠對企業、對產業、對技職及產品深入的了解。但是這些事情,系上偏偏都沒有教。


創業者,這樣提案才能成!
(點聯結可看中文字幕)

    雖然那時候我是擔任實習生,但是公司卻給我非常真實的考驗。我在高盛實習的時候,被分派到要去分析半導體手機類股票。公司並不是要我寫一分報告而已,而是要我挑一門股票,預估它的漲跌,告訴公司應該要買還是要賣;最後,我要去香港,去在亞洲各國分行主管會議之中,報告我的想法,並且開放所有人提問。在那次的報告之中,我並沒有表現得很好,甚至可以用「遍體鱗傷」來形容,但是在這次實習的經驗之中,我開才始學習各種的數值,應該要怎麼估計,該看什麼資料,怎麼去想。

    在大四的時候,我參加了CFA (Certificate of Financial Analyst)所舉辦的投資研究競賽,獲得全國第一名並代表台灣參加亞洲區複賽。由於這個比賽非常受業界重視,很多人把它當成進入外資投行的敲門磚,所以競爭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大家搶破頭去面試,最後選出六個人代表台大參加比賽,我入選為其中一位。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選出的這六個人都是曾經在投行實習過的;沒有實習過,只憑學校所教,連被選入參賽的機會都沒有。

    當我們去新加坡參加亞洲區複賽的時候,每一個國家的隊伍會挑一個該國家的企業,分析其股票,給予評等,報告分析過程,並且接受評審提問挑戰。在那個比賽之中,我們意識到自己與別國隊伍差距之大。特別是冠軍新加坡隊,他們所展現出非當高度的熱情,思考非常縝密,與完整,做簡報的能力也讓我們望塵莫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