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9, 2014

《康熙來了》 快要走了?

     似乎,《康熙來了》製作群,沒有看見各種警示訊號:它犯了電視節目不該犯的錯誤。這個錯誤,不是低級的內容,不是置入的痕跡,而是:不好看。

    使《康熙來了》廣受喜愛的精髓,一絲一絲蒸散揮發了,它的觀眾,一個一個起身離場了,這個節目,恐怕再過不了多久,要打包下架了。

    先讓數字說說話。

    我手上沒有尼爾森等收視率調查,況且,那也不見得有整體代表性。我收看《康熙來了》,不是從電視上,而是從網路上的視頻清單收看。許多在海外的、用電腦取代電視的年輕人,會固定點閱 -- 我就是其中之一。而清單上的點閱次數統計,某程度上,可以當作康熙受歡迎度變化的指標。

康熙來了,是伴隨許多人度過下班後夜晚的節目 圖片來源

     2014年4/3的節目〈明星上通告到底要幾點到〉,是這個主題用第三次,梗已用老;即使該集有沈玉琳和張克帆這樣的鐵咖,該集第一段點閱數只有 52,959,到了第三段,點擊數更僅有六千多,表示八成五的網友,看這一進的時候沒興趣看超過一半。2014年各集的數字,有些起伏,大致如此。

    隨手點三支 2012年《康熙來了》的影片,點擊數分別是十萬、九萬九千,十五萬。雖然有高有低,大致上,是2014年各集點擊數的兩倍到三倍,和有趣程度逐年下降,太有關係。近年來,每次點開康熙的視頻,看到乏善可陳的內容,都懷念幾年前的節目內容。

    舉例來說,2009年十月那一集〈無緣情侶再續前緣〉,張克帆和歡歡,二十幾年前的少年情侶,中年重逢再訴衷情,多少人都看得哭了。那一集,至今四十二萬人點擊第一段,三十四萬人點擊第三段 -- 超過七成五。觀眾不是沒有耐心看到完,只要你給我們好節目。觀眾,早就用搖控器在投票。

    我沒有更完整全面的統計數字,而且每一集的收視率,也是有振盪變化。現在看 Youtube 點選數字,可能很難排除時間累積因素,有利於比較久之前的節目。但是,節目主題重複、無聊、失去真誠,有如此感受的恐怕不只有我。

    我對康熙有些特別的感情。當我離開比較純樸的家庭、學校環境之後,是看康熙讓我了解許多都會年輕人的生活觀點,原來和當時內向的我有那麼大的不同,甚至教我如何跌跌撞撞地適應社會與人群。

    康熙對於台灣演藝、文化、影視圈更有一層特殊意義。它可以算是台灣人才、創作,在整個華人圈可以被看到的展示窗,甚至是一個火箭發射器。有才華的人、好的作品,藉由康熙在華人圈子的收視度,可以很快地受到矚目,得到機會。

康熙是台灣影視界難得的資產,近年卻沒有善加維護經營 圖片來源

    說到最底,康與熙兩位主持人,默契、機智、風趣在電視圈內少見。有這樣功力的主持人,台灣不到五個;要說組合,更沒有另一對了。

    但是現在,《康熙來了》奄奄一息。毫無特色、表演粗糙的少男少女、一心想紅但未成氣候的藝人,被拱上康熙的舞台展露缺陷。宣傳電影、電視、書籍、餐廳,我們 勉強還能假裝沒發現。但是安排無話想說,說話味如白蠟的明星,在節目上講些言不由衷的空談,就讓人難忍了。更有甚者,毫不吸引人的節目主題一再重複,只好靠來賓放大情緒來撐場面。

    每當蔡康永先生勉力大笑著說「天哪快笑死我了」,每當徐熙娣刻意用麻辣的詞語,掩蓋節目內容本身的平淡,我都感到好淒涼。曾經,《康熙來了》的舞台上,因為呈現獨特的經歷、不凡的想法,就可以不矯揉造作地吸引人。他們忘了《康熙來了》受到歡迎,是因為它如鏡地反射都會男女、年輕群體的愛恨好惡。

    在台灣,一個十年的節目不容易,它幾乎算是活化石,聯繫著一群人的認同與感情。在台灣,一個有華人圈能見度的節目很少有,是台灣整個演藝產業一根重要樑柱。《康熙來了》若是善加經營,是製作團隊的聚寶盆,是台灣演藝界的名人堂 -- 十年累積聲譽與能見度,如果只因疏懶於規劃設計,或是因公關、投機因素,被揮霍賤賣。真的、真的不值得。

(本文已在醒報專欄刊載,並授權其他學與業小棧合作之網路媒體引用轉錄)

Thursday, April 24, 2014

找「進步成癮」的人 -- 世界級餐飲集團CEO看企業、人才、與領導

帶誰都能帶到心坎裡

    大衛.諾瓦克是百勝集團(YUM! Brands Inc)執行長兼董事長,百勝集團旗下,有必勝客、肯德基、塔可鐘等世界級品牌。其中,僅僅肯德基,就是全世界最大的速食聯鎖店,全球共有四萬家分店 (尤其得力於中國市場的成功)。

    在《帶誰都能帶到心坎裡》這本書中,諾瓦克提到他看待企業、人才、領導這三件事的核心想法。

關於企業 -- 卓越取決於文化


    大衛.諾瓦克指出,卓越的企業都有一套文化,讓人為金錢之外的價值付出與追求。而這些企業,也都將這個文化,融入招收新人、檢討績效、內部運作之中。卓越的企業不是在招收到新人之後改造他們,而是一開始就找到,那些本身具備這些價值觀,或至少有這個傾向的人。

    巴菲特曾經和大衛.諾瓦克本人說過:我想併購的企業,他們經營的方式,像是努力繪製畫作的畫家,他們知道那幅畫可能會是什麼模樣,並充滿熱情地想要讓作品變得更好。

    高層主管了解基層員工的問題後,會要求中階幹部,與基層員工一起解決這些問題。親自解決這些問題,會是員工最有成就感的經驗。並且,會在部屬坦誠告知問題、錯誤、不良結果時,冷靜看待。不因系統和長期的誤誤,指責呈現錯誤的個人。

關於人才 -- 助同伴成為明星

大衛.諾瓦克所經營的品牌  圖片來源

    一間卓越的企業要找的人,是那種真心喜歡不斷進步的人,不斷挑戰更高的標準,也是指那種「進步上癮」的人。

    大衛.諾瓦克主持的企業,招聘未來幹部時,就用各種方式、傳達和證實對於人才的重視。他的公司在一年一度的徵才會中,會贈送機票給有潛力的應徵者,讓他們造訪企業總部。執行長、事業部總裁和行銷長與之面談,面試結束有一個晚宴,公司高層主館們都會參加,晚宴中,執行長和理想人選逐一交談,在一週內發出錄取通知。所以肯德基常招得到美國最頂尖的人才。

    大衛.諾瓦克相信,最好的人才,不只讓自己成為明星,而且讓隊友成為明星。例如,魔術強森從小,籃球能力就高人一等,他學到不以自己得分為足,寧可壓低自己得分,讓隊友多得分,每個人都更盡興,更投入。後來,他在湖人隊,是助功最多的選手,隊友賈霸是至今NBO最高得分記錄保持人。

    一流企業不惜請有能力、有才智,但不認同企業精神的人離開。但是,在下最重手段之前,還是會全力溝通協調。

作者: 大衛‧諾瓦克  David Novak   圖片來源

關於領導人 -- 注意公司中的情緒


    一個好的領導人,審慎地判斷他所要追求的成果,而且會為這個成果,長期、每天會兢兢業業地工作、堅持到底。如果一個人,對於想要追求什麼,朝三暮四,追逐新鮮感,一段時間之後就後繼無力,將錯失事業上最喜悅的經驗。

     對好的領導人而言,貫徹到底非常重要: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他每天隨身帶A4大小的白紙,一面列出他當天要完成的事項,另一面列出團隊成員該做還沒做的事。當完成一件事,他不只用線畫掉,而是像「徹底摧毀」一樣整個塗黑。對他們而言,貫徹到底非常重要。百事公司前董事長兼執行長皮爾森:任何報告一結束,他必然問的問題:這個報告的主要目的是什麼?你的行動會是什麼?

    不斷製造值得回憶的場景是領導人的職責 -- 例如,用特別的方式表揚員工,讓員工的努力與付出被珍惜與重視、讓員工運用能力、激發潛力。

     一個好的領導人會注意自己的情緒,注意公司中同仁的情緒。當公司之中常態充滿幽默、樂觀、合作、好奇、創造、感激、思考激盪這樣的情緒,這樣的公司能做出最好的規劃、執行、決策判斷。

Wednesday, April 23, 2014

回覆讀者:擔心被學校二一退學?也許應該先開除學校

讀者來信:(稍經精簡及改寫)
棧主你好,我是就讀○○大學○○系的小清,之前聽過您對教育的見解,覺得感觸良多。 近期本校學生會候選人,提出廢除二一制度的訴求。不知道您對二一制度的看法為何?二一制度應該廢除,以提升學生自主性嗎?謝謝您。
小清你好,

    感謝來信。貴校學生會候選人對學校制度提出反思,這是很可喜的事情。

    關於二一制度,我不站在支持的立場,也不站在反對的立場。因為是與否的選項之外,也許有更好的答案。

    我查了貴校候選人,提出廢除二一制 (其實,貴校是雙二一制,兩次二一才退學) 的背景原因如下:
很多同學一進入大學,因為學習方式一時變化太大,而出現些課業跟不上的情況,以致於才大一就面臨了一次二一的警訊;之後升上大三大四,隨著專業科目難度的增加,二一的夢魘更是揮之不去,每次的期中期末考都總是戰戰兢兢,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即會面臨到雙二一的慘劇。

二一退學,是人生不可承受之重? 圖片來源

    看了這些描述,我主要的想法是:如果幾乎二一,或二一成為事實,也許比較重要的,不是爭取留在校園之中,也許是時候,考慮從你的人生中開除這所大學。

    當學生進入大學,貴校的老師沒有合適的輔導和教學,幫助學生調適心態和學習方法,這些老師及格嗎?如果大學沒有督促老師,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這樣的學校及格嗎?如果不及格,為什麼執著要把這個大學讀到完?

    如果在大一大二,還是共同科目、一般科目、基礎科目較多的階段,就有很多科目讀不到及格程度,這位學生是否適合在大學進行學術學習?這樣的學生不見得不好,未來也許也可以很有成就,只是,為什麼一定要待在大學中?這位學生如果可以在其他的地方,學習書本以外的知識,也許更好。讀大學的價值不見得高,許多領域的技能知識,大學沒有教,大學不是唯一學習的地方,何需執著?

    如果在大三大四,專業科目難度的增加,就面臨揮之不去的「二一夢魘」,那麼,這個領域是你適合的領域嗎,你日後要在這個領域發展職涯嗎?若不要,你有必要堅持在這個科系中讀完並且拿到畢業證書嗎?或者,剛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轉個彎,換條路。

    我知道極少數同學,因為家庭、經濟、疾病等突然變故,導致許多課程在退選之後,又無法參與期末考,導致可能被二一。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休學,或其他救濟制度;如果完全沒有這類的管道和制度,也許需要先改變的,是建立這些救濟制度。如果學校極為缺乏同理心,不願意改善制度,這樣的學校可能也不值得留戀。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圖片來源

     最後,文中提到,「戰戰兢兢,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即會面臨XXXX的慘劇」是提出廢除二一制度原因之一。其實,這種情況,難道不是人生常態嗎,而且也應該如此。

    在交男女朋友時,應該「戰戰兢兢,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即會面臨變心分手的慘劇」。在工作時,也應該「戰戰兢兢,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即會面臨拖累團隊的慘劇」。教育兒女,也應該「戰戰兢兢,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即會面臨誤導子女的慘劇」。對待配偶,也應該「戰戰兢兢,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即會面臨家破離婚的慘劇」。如果我們對待人生各層面都該戰戰競競,認真看待選擇與行為的代價,在青年階段,我們該學習什麼樣的態度,也就很明顯了。

    不好意思,並沒有針對你的問題,回答是或否。總結一句話:年輕的時間寶貴,與其散漫無謂地在大學中浪費人生,不如認真積極地離開大學創造人生。在某些情況下,二一退學制也許是當頭棒喝,也許是人生另闢蹊徑的契機。


Monday, April 21, 2014

當醫生父親將孩子當成小白鼠的那一刻


    如果你要為瘋子、變態找一個代表,這位也許就是了。

    在十八世紀,有位英國醫生,就是這樣的人。他不顧妻子的哭泣、懇求、反對,將牛隻染病後的瘡膿取出,在他兒子的手臂上劃出傷口,把瘡膿塗上去,「刻意地」,絕對是刻意地,讓兒子染病。而他的兒子也確實染病了,在床上躺了六星期。

    把活生生的人當小白鼠,真的是一件惡劣的事,不是嗎。若在今日,這個醫生絕對會以「蓄意傷害」被起訴,還會被媒體與鄉民公審。他不但將人當小白鼠,而且那是他兒子。

    這個醫生是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他在兒子身上種的是「牛痘」-- 他多年來觀察,擠牛奶工人,常被牛傳染這種輕微的皮膚病,而這些工人,在天花流行的時候,從來沒有感染。而天花,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傳染病,即使沒死,也變麻臉。

詹納醫生,將自己的孩子當小白鼠,
若在今日,會不會被檢方起訴、媒體公審呢?

    詹納醫生知道,他的實驗對自己的小孩是危險的,但是,不做這個實驗,他的小孩也面對另一個危險--感染天花。權衡之下,他讓自己小孩成為小白鼠,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因「刻意受感染」,能夠對天花免疫的人類。

    因為詹納和他兒子的實驗,人類找到對抗天花的方法,在1970年,天花這個可怕的疾病,從地球上絕跡,拯救的人以億數計,包括你我。詹納不但開了免疫醫學的生河,而且他為這個方法取的名稱:Vaccination (Vacca,在拉丁文中是「牛」的意思,這個字中譯為疫苗),後來泛指各種預防接種技術。


    「這樣一定會成功嗎?不一定的話,不是當實驗小白鼠嗎?真危險。」

    在演講、會議、座談中,我討論到家長和學生,該用新的視角、方式、目標來看待教育。有時候,有人會說這樣的話,甚至,這樣的聲音也來自我的內心。但,我們要用什麼樣的角度,來看待成為「小白鼠」的恐懼?成為小白鼠,是一件不可接受,要全力抵抗和避免的事嗎?

    德國最受敬重的科學家、探險家,洪堡,他也是個把自己當成小白鼠的傢伙。先別說他花數十年的時間,遊歷探險當時歐洲人完全不了解的美洲大陸,他還拿自己的身體通上電流,為了實驗肌肉受神經控制,是否和電流相關。

    還有許多小白鼠,後來都是一方的霸鼠,甚至成為獅子王。一百多年前,中國第一批留洋的學生,在出國前還不會說外文;他們被投到未知的異鄉後,超過八成的學生,進入美國一流大學,成為科學、工程、法政等各方面的專家,回國貢獻所學,其中包括詹天祐、嚴復。

    三十年前,在中國大陸剛開放的時候,選擇西進的台商,面對的是一片未知。雖然辛苦,也有人失敗,但成功的,得到了相當好的發展機會。愈到後來,大陸人才漸多,外企與陸企已經發展成熟,台灣人現在前往,已經少有優勢。

清末的留學生,遠赴異地、嘗盡辛苦
最後許多小白鼠成為了獅子王

    政府是否可以拿人民當小白鼠,進行制度實驗?如果可以,要有什麼樣的程序?這是複雜的課題。但是,家長和學生,是否願意自己成為小白鼠,進行自己的教育實驗?這就決定於家長和學生自己了。

    我說的,也許不是拿刀割個傷口塗膿水。我說可能是,在別人都爭學英文的時候,有沒有可能,學德文、學印尼文,未來可以得到特別的優勢?現在的熱門科系中都沒有農業科系,但是,未來日界人口益多,糧食生產近於飽和,將自己培育成農業人才,會不會在未來,有大展身手的機會?

   跟隨大家都認為安穩和成功的方向行進,是很安全的嗎?年輕人一窩蜂考公務員,每年考不上的比例,高達95%-98%。投入國考的人,才是參加了一個成功率極低的冒險哪。

    許多人沒想到的是,不改變,延用舊習、慣常思維,也是一種冒險和實驗。我們其實不知道,20年後的世界是否與今日相似。我們其實不知道,今日的情勢是否會延續到30年後。

    某個角度來說,我們都是小白鼠。差別在於,我們是否有意識地選擇接種牛痘,或者,我們等著得天花。

(本文已由醒報專欄刊載,並授權其他學與業小棧合作之網路媒體引用轉錄)

Saturday, April 19, 2014

長風萬里講堂 -- 公孫策老師談:信陵君與平原君

當執政官員無法解決問題,
士人(知識階層公民)必須挺身而出?
如果自己的國家受到強鄰威脅,
是該帶搶投靠,或是救亡圖存?
又如何用一己之力,逆轉局勢?

公孫策老師,與我們一同歷史中學習,
如何在變局中乘風破浪。

主講者:公孫策老師 (歷史、社會、政治評論家)
主持人:謝宇程先生 (教育研究作家)
講堂地點:台北市萬華區武昌街2段122-1號
講堂時間:19:30~21:30

活動費用:300 元,現場購票
活動詳細報名表單:http://goo.gl/iCiO8v
附件信陵君救趙論:http://goo.gl/ThAjmj
信陵君救趙論翻譯版:http://goo.gl/0uVOax

報名同學可先預習:
《史記》的〈平原君列傳〉與〈魏公子列傳〉
並閱讀附件「信陵君救趙論」
(白話翻譯請各自上網搜尋)。

我們還會描製地圖,並準備其他相關資料。

參考資料:
網路學運 媒體走到分水嶺: http://goo.gl/Z5vK36
台灣與烏克蘭 距離其實很近:http://goo.gl/Kcp15u

長風萬里堂簡介:
我們活在第三次的世界大變局之中。
資訊科技、空間解構、經濟轉型…
好像我們怎麼追也追不上時局變化的腳步。

台灣,又是在這個大變局中,最激烈動盪的地方之一。
無論是國家認同、文化歸屬、政治決策、教育方針…
在亂局中,我們個人生涯,如何定錨、前瞻方向?
歷史,尤其是過往亂局的歷史,可以給我們啟發。
這,是公孫策老師設立「長風萬里講堂」的原因。

歡迎報名者,在報名表內填寫一個與變局或平原君、信陵有關的問題,您的問題將在現場得到公孫策老師的現場解答。

Friday, April 18, 2014

連嗑藥少年都認真上課交報告:芬蘭教改工程的骨幹

    資深時代雜誌記者亞曼達‧瑞普立,在實地探訪韓國、美國、波蘭、芬蘭等國的教改歷程之後,為芬蘭教改成功,提出以下的觀察和詮釋:

認真看待教學,把學生當成人看待

    實地觀察芬蘭的青少年,會發現學生擁有很多弟後自己安排的時間。大人信任他們,讓他們隨時出校,沒人管,晚回家也不擔心,對待青少年就像成年人,沒有定期舉辦家長會,老師直接和學生溝通學習問題。芬蘭教室少有高科技、電子互動白板。

   芬蘭沒有私立學校,沒有特許學校。但芬蘭還是有不少方式可選學校,包括國際學校、科學、音樂、外語專長學校,以及職業學校。芬蘭學生也不去補習班,回家功課比較少,而且較少參加體育活動或長期打工,學生較多空閒時間。

芬蘭教室的一幕

進入教師培訓體系門檻極高,培訓極為嚴格,教師有能力也有尊嚴

    芬蘭只有八所師培大學,有資格培訓教師,培訓期為六年。前四年是各專業領域課程,後兩年是教學能力培美課程,要寫原創性的論文才能畢業,畢業後直接是碩士。芬蘭師培大學錄取門檻很高,除了考試之外,要經過嚴格的面談,了解申請者的特質和動機。錄萬難度近於美國麻省理工,榮耀程度近似進入醫學院。

    培訓的最後一年,要在公立中學實習,有三位導師。她可觀看他們上課,她受課時,三位都會看,課後會得到嚴格的指導和建議。實習期間,要學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要合作設計教材,向其他老師試教。教師的門檻、培訓的嚴格,都潛在地影響了教師的自尊與社會觀感,也讓學生感到教師很值得尊敬。

教師素質提高,可以下放權限,信任老師針對學生的需要調控教學

    芬蘭也曾經如大部分的國家,師資過剩、素質不齊,不受信任,沒有能力和尊嚴。芬蘭教改的核心方式就是師資嚴選 (能力、心態、意願),並且嚴格培訓。教師培養一開始的門檻,讓專業素質好的能進來,之後他們的專業科目能力就不會花太多力氣,可以將力氣花在實務的傳承。

    在教師的能力和素質都提高之後,教育當局廢除督學,並且停止上而下的嚴格控管和規則,減少形式主義,政令層層鬆綁 (1990年經濟危機,中央預算減少,加速地方自主)。如此,老師就可以針對各別學生的特質,給最合適的教學引導。

芬蘭的教室一景


教材與考試有相當難度,磨練學生的思考及能力

    芬蘭升大學考試,長達三星期,總共耗時五十小時,非常辛苦和嚴格。芬蘭文一科就要兩天。第一天,六小時內讀幾篇文章,寫一篇分析短文。第二天,從十四個作文題目中,選一個寫一篇很長的作文,也是六小時。題目從世界時事到生活經驗觀察。這些考試,測驗學生是否能組織長篇文章,表達複雜想法。當然,這樣的考試,也使教學上採取嚴格的高標準,老師和學生都絲毫不敢放鬆。作者觀察到,芬蘭也有吸毒的學生,但他們也會用功讀書,也準時交作業,他們相信教育是重要的。

拉平職校和一般高中的差距,積極協助學習落後的學生
 

    老師不決定學生是否留級或跳級,但學生只要一跟不上,老師就立刻輔導,不讓學生落後更多。三分之一學生在九年級前接受過正式輔導教學,但2%在小學畢業時需留級(美國是11%,高於已開發國家平均)。芬蘭處理學生能力差異與分軌有分軌,但是每次教改,都把實質分軌往後延,現在是十六歲。

    政府給職校很多額外補助,常見職校是和普通高中是一樣優秀的好學校,職校把教好學生,視為自己的使命。事實上,弱勢地區、偏遠地區,得到的經費最多。這個趨勢,和多數已開發國家同,除了美、以色列、斯洛維尼亞與土耳其。

(以上觀察,整理自《教出最聰明的孩子》乙書,該書作者為美國資深記者,透過交換學在第一線的觀察,反思美國教育的弱點。)

Wednesday, April 16, 2014

鬆散、紛亂、標準低?!學美國教育前,看看他們的優點與缺點

     美國在科學研究、科技發展上的成就,絕對是在強國之列。美國的高等教育與研究機構,也是培養世界級科學家、科技人、思想家、創作者的基地。後進國家,尤其台灣,也常將美國視為效仿對象。

   但美國基礎教育品質,卻不見得理想。在許多地方,不但不值得「見賢思齊」,也許反而該「見不賢內自省」,避免重蹈覆轍。

學生程度差別極大,平均落在已開發國家後半段

   平均而言,美國學習環境優於多數國家,但學生程度並不見得平均較高。美國學生強在閱讀,數學與科學不理想,排在富國之末,一直如此。最貴的學校、最有錢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數學和科學仍差,比佛利山莊學童的程度,低於加拿大平均。

   美國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沒有高中畢業(也就是未完成美國的義務教育),但現在,幾乎重複性的工作,不需知識、溝通、處理問題的工作,在美國幾乎不復存在,這樣的學生連養活自己的能力也沒有。

   美國鄉村和工業地區,製造業不斷外移,工作愈來愈少,人口也外遷。美國教育者多感嘆,這一代的美國父母,素質(吸毒、犯罪、家庭破碎、教養失能)和教養意願太差,導致學生的成就低落。

許多美國青少年缺少學習目標,沉迷毒品與藥物

教育體系太過分散破碎,教材差異大,造成教學遲滯

   美國的基礎教育強調地方分權(或地方集權),以奧克拉荷馬州為例,該州約385萬人,大約等同於台灣的新北市,就有530位校區,每區有不盡相同的制度、風氣、教材、教學進度。該學區首長,年薪10萬美金,管四所學校。各州內部已有不同,跨州的差異更大。

   美國各州,甚至各學區教學目標的混亂,造成教學效益低落。例如,要編給大規模學生使用的課本,為適應多區、多州的教材需求內容不同,取聯集的結果,使課本必然太厚。常見的八年級數學教科書是800頁,內容可能和七年級、九年級的課本多有重複,但深度又不足。

    各地學生教的內容不一樣,銜接上就出現問題。各州、各區所學的範圍不同,學生學到的東西也不同。高一老師面對的新學生,每個人學過的數學範圍並不相同,老師常得重頭再教一次。明尼蘇達州是少數訂定前後連貫標準課綱的州,讓數學教學,每學年都有其重心和節奏。美國現在正在調整,推動各州共同接受一個相似的課綱版本。

對學生設立標準甚低,使學生信心高、能力低

   相對而言,美國學生在閱讀上的能力較強,數學方面能力較弱。美國在數學上可能是為了要教會大部分中段的學生,所以大部分較有天分的學生覺得太簡單。許多美國人甚至相信,對數學的能力是天生的,難改變,學不好就不要勉強。

   美國流行保護孩子的自尊,避免競爭,教師與父母對孩子過多的稱讚和肯定,可能造成了不良的後果。尤其在數學上更為明顯;美國的數學課,因為教材鬆散而每年都有教重複的內容,使數學課成為相對輕鬆,所以40%學生期待上數學課,3/4學生認為自己的數學好。在芬蘭,只有20%學生期待上數學課,1/2學生認為自己的數學好。但是美國學生的平均數學推理能力,在國際上其實落後了。

美國青少年未婚懷孕曾是嚴重問題,現在稍微趨緩
 
師資培育門檻低,訓練鬆散,受僱後就難開除

   和許多國家相較,美國老師很親切,一般而言努力和學生互動,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生做朋友。但是美國老師的整體素質和教學能力,其實頗有危機。美國有太多大學可以培養中小學老師,其中只有二十分之一是優良學校,其他十九間幾乎沒有門檻,任何人都可以進。

   以奧克拉荷馬州為例,該州有24個大學可以培育師資,數量是全芬蘭三倍,而芬蘭人口還多得多。師資班很容易讀,課程都相當簡單。許多後來教數學的老師,在大學並八不學較具難度的數學課程。甚至美國許多國小數學老師,也未曾主修數學,心理還十分害怕數學,並將這樣的恐懼傳遞給他們的學生。

   全美國教師資格取得的實習時間,大約是12-15週,遠短於芬蘭(以及台灣),扎實與否也有很大的差異。在美國,修了教師培訓的科系,加上實習,幾乎必然拿到資格,教學證照的鑑定考試不難,而且也沒有教學能力的評價,受僱後又極難開除。美國小孩遇到好老師是要碰運氣的,教師的聲譽也普遍不好。

美國發生一起高中校園槍擊案後的警方蒐證
暴力和幫派,也是美國許多高中的重大課題


不正視許多學生能力較差的事實,缺少補救機制

   芬蘭到美國交換生認為,美國學校為學生設的標準太低,芬蘭從小考申論題,在考試中作答常要寫三四頁,一定要讀書,並用全力證明自己的想法。芬蘭在小學畢業後就不考選擇題了。相對地,美國考試多是選擇題,教師在思維能力上給學生的標準不高。美國學生對自己的期待也較低,有人不完成老師交待的功課近是常態(即使是受學生敬愛的老師),老師也很少當學生,學生的能力不足,並不正視並且加以補救。

   美國沒有公辦的升大學考試,只有SAT 和 ACT 較類似大學考試,但這兩個考試科目很少,和高中教育內容也並不太相關。各州設立的畢業考試,難度門檻很低,每州又不同。最難的紐約州會考,英文只包括一篇作文和兩個簡答題,共三小時。

   美國高中畢業生水準差距非常大,公司要當場看學生填資料表格,以確定學生是否真能理解問題,並口試是否能思考,再進行毒品、犯罪紀錄等檢核。在許多地區,公司經過這樣的流程後,就沒幾個人可以雇用了。

(以上觀察,整理自《教出最聰明的孩子》乙書,該書作者為美國資深記者,透過交換學在第一線的觀察,反思美國教育的弱點。)

自虐難道是強盛的代價?韓國高壓教育不願人知的五大代價

    以國家而言,韓國青少年的教育成果,可能是世界數一數二。

    PISA,也就是OECD所做的「跨國學生能力評量計畫」之中,韓國十五歲學生,在閱讀能力上排第五,數學能力排第四。世界各國也把韓國近年經濟上的成功,和它的教育成功相提併論。

    但韓國的教育,真的可以算是成功嗎?深入韓國採訪的美國記者,以及美籍交換學生,提出以下觀察,讓我們看到韓國高壓教育的代價與危險:

一、韓國校外補習之風極盛,學生沒有生活可言

    韓國學生的校園生活是這樣的:四點半之後是自習到晚餐,晚餐後自習到九點,九點之後許多學生到補習班學到十一點,學生說是他們真正學會課業內容的地方。補習模式和收入有關,最有錢的請私人家教,第二層則去大型聯鎖補習班,第三層參加學校的課後輔導或是自習。學生和家長普遍相信花錢可以學更多。

    美國交換學生觀察,在韓國,寒暑假時,圖書館一位難求,K書中心全部滿座,附空調,許多K書中心有如監牢。韓國所有高中生都被剝奪了生活,其實什麼也沒做,沒有家庭也沒有父母,他們上課睡是因為真的累壞了。他們用在學校的時間「多到荒謬」。

韓國補習班,圖中為金老師,明星及補教老師

二、父母相信:大學聯考一試定貴踐,終身難翻轉

    韓國對頂尖大學的信仰,是古代科舉傳統遺留,加上過去五十年經濟發展經驗,好學校學歷在文化傳統和經濟成就上都被肯定。直到今日,韓國國人對大學聯考的信仰根深蒂固:成績決定一生的幸福和尊嚴,上了精英大學(全韓三所,百分之二的學生),就是「上帝選民」。

    韓國面對升大學聯考,簡直成了全民運動:在考前,低年級幫高年級打掃,清除學校任何可能分心的東西,店家賣好運商品,寺廟教堂湧入信眾,電力公司檢查考場附近電路。考試當天,股市晚一小時開盤以淨空道路,計程車免費接送學生應考。學校教師與學弟妹到考場迎接考生時,舞旗吶喊。考試開始後,學校週圍禁按喇叭,有警車巡邏。英文聽力題目播放時,飛機禁止起降。

    韓國的學生整體而言自殺率不高,比芬蘭和美國都低,但韓國的成人自殺率是全球第三,次於格陵蘭與立陶宛。很有可能是因為,在當學生的時候,大家一樣可憐;等到成人之後,社會差距極大,劣勢者感到永遠沒希望,因而輕生。

三、父母以嚴教表達關愛,往往毀了家庭關係

    韓國父母仍是有慈愛的一面,但他們對孩子,常是用嚴管勤教、逼迫讀書這種方式,來表達關愛。父母像是教練對選手,而且從來不怕選手運動傷害。也因此,無論成績排名如何,韓國學生隨時仍自責自己不夠認真和努力,不夠優秀,自我要求極高,自我評價極低,這是他們不斷投入的原因。

    這個教育環境已經造成慘案,曾有池姓單親高中生謊報成績,被發現後殺了母親,膠封房間藏屍八個月,後來案發,全國震驚。這個學生排名全國百分之一,全國約四千名。他過去成績若不理想,母親就用球棒毆打。國人多同情孩子,認為問題在虎媽。

在韓國 K 書中心奮鬥的日子
 
四、次次教育改革,次次灰頭土臉收場

    韓國每年都有集體作弊的醜聞,而補習班老師常常涉案。2007年,韓國補習班竊取SAT 考試題目,使當年有約900學生的成績被註銷。

    韓國政府常試圖打擊該國補習文化,甚至曾立法禁止,但每一次都因家長團體抗議而打銷。現在韓國有設補習費用上限,但事實上,多有收2-5倍的補習班。韓國也訂出補習宵禁時間,設立10點之後不得營業。但許多補習班就以K書中心為名義,掛羊頭賣狗肉。

    韓國師培體系的改革,造成了反效果。大專院校以師資培育為賺錢工具,將門檻設得極低,培育大量流浪教師,整體素質更差,教學成果更差。希望用互打分數的方式強化師資,設立再培訓機制,也被教師抵制。

    升學制度改革(納入更多變項),出現許多負面結果:設立偏鄉計分優勢後,就有人謊報故鄉、設立單親優勢後,就出現父母假離婚。整體而言,升學制度每改革一次,補習班就再次大量增加。

五、補習班成致富產業,但連因此受益的補習班老師都希望改革

    韓國補習班與學生和家長聯繫關係極為密切,學生到補習班,立刻簡訊通知家長,上課結束前會再收到簡訊告知學習狀況,每個月老師會打電話給家長2-3次。

    補習班老師是完全的功績主義,沒有資格認證,沒有退休金和福利保障,沒有底薪,一切由教學成效決定,大部分補習班老師是低薪且高工時。補習班主任依網路評價、家長意見、觀看教學,決定誰是明星老師,補習班之間甚至互相挖角。2011年,韓國父母花180億美元的補習費,吸引跨國銀行集團投資補習業。全國知名的補習名師,2010年收入可以高達400萬美元。

    連補習明星金老師,也不贊成韓國現狀,認為容易造成貧富的世襲。但他也認為,這是公立學校失敗所造成的,他們希望學芬蘭。金老師也願意幫忙培訓公立學校老師,他不希望自己六歲的兒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



(以上觀察,整理自《教出最聰明的孩子》,該書是美國資深記者,跟隨交換學生,在第一線蒐集的觀察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