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業駐棧讀者:王馨怡
考試到底測出了什麼?
標準化考試只是測出學生在特定時間、特定科目、特定單元記住多少內容,不曾有效評估學生潛能,反而會為他們貼上標籤,限制學生發展。同時,也會篩掉拿不到好成績卻富有創意和另類思考的學生。
考試造成的乳酪式學習?
乳酪式學習指的是學生考試後仍有漏洞,還未補足就繼續學習,因而造成某些觀念理解不足,而影響到下次的學習。例如:考九十五分代表還有百分之五的概念理解不足,而學生往往考完試就不會去複習,因此累積到下次的考試會無法銜接。
為什麼要做作業?
大部分人會認為做作業能讓學生複習所學,並對課程有更好的理解,有些家長是擔憂子女荒廢時間,輸在起跑線,而老師則是認為父母會協助孩子做作業。但作業卻可能激化學生的不平等,這是因為教育程度較高的父母讓孩子占有較好的優勢,可以協助孩子完成作業,或送到補習班讓老師指導。
作業好多總是做不完?
標準化考試只是測出學生在特定時間、特定科目 、特定單元記住多少內容,不曾有效評估學生潛能, 反而會為他們貼上標籤 |
功課變多成績會比較好?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者邰羅伯特發現,學生花越多時間在寫回家作業上,成績並沒有顯著進步或退步,而且有更多的學生認為寫作業是「浪費時間」。
不過他也強調:「不是每一項回家作業都讓學生覺得討厭,例如數學作業,學生們的評比都不錯,認為寫數學的回家作業,確實能幫助成績變好。」
邰羅伯特建議,老師在設計回家作業時,不是以「量」取勝,而是要評估能否對學生有實際幫助,再來設計回家作業。
做作業影響親子互動?
學生忙於應付功課,讓家長們擔憂孩子失去童年應有的快樂,並影響親子互動。書中作者提出,透過減少做功課的時間,增加家人一起用餐的頻率和時間長度,可以讓父母和孩子交換意見,表達對彼此的關注,孩子更能感受到價值感、動機和自我實現,從中會增強孩子的心態和特質,是使他們積極從中學習的重要原因。
如何改善這些問題?
考試方面
仍要維持某種形式的標準化測驗,但將考試範圍擴大,設計多樣化考題,像是開放性專題。還要降低標準化測驗比重,用兩種東西取代測驗做為評選依據。第一:長期的學習記錄,要記載以學會哪些東西及如何學習,同時也要記錄花在自己的時間和為他人付出的時間有多少。第二:學生的創意作品集。
作業方面
作者認為可以讓學生在家先讀完課本內容,到課堂上去做作業,讓孩子和老師可以有更多互動,有問題也可以直接問老師。
亞利桑那大學教育學副教授Etta Kralovec則認為學校應延長學生在校學習時間,讓學生在學校做完功課,老師們也可及時提供輔導。
另外,哈佛商學院在一百多年前就以案例研究方式上課,學生事先讀完十到二十頁有關特定公司或個人的敘述,再到學校課堂進行討論或辯論,老師只是協助討論進行而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