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4, 2013

可汗學院的教育奇蹟~薩爾曼˙可汗著(打破迷思篇)



學與業駐棧讀者:王馨怡

泰戈爾:「別用自己的所知限制孩子的學習,因為他們生長在與你不同的時代。」

小班制真的比較好?

一般人對師生比例的迷思是小班制就會比較好,因為老師可以和學生有比較多的交流和相處時間,但事實是小班制並沒比較好。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學生的學習速度本來就不一致。第二,學習快慢並不等於學生智能表現。

解決方法是課程要配合各別學生速度,先精熟基本概念,才能掌握進階觀念。作者提出精熟學習的概念,這是一種根據學生的狀況提供適當條件,依理解和掌握觀念程度來安排進度的方法,因此讓學生能主導自己的學習並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任。

 
(點連結可看中文字幕)

為何以年齡分組?

大家對於以年齡分組習以為常,但其實用混齡上課,讓學生各自研究進度,反而會是更好的方法。因為學生可以依自己的學習程度向同學請教,讓程度好的學生可以和高年級生切磋學習,同年齡比較跟不上的學生壓力也會相對減少。

誰說一定要一間教室一個老師?

作者認為打通隔間上課,讓教室裡有三、四位老師和七十五到一百位學生,使每位老師發揮擅長領域,同時學生也能接觸到不同老師,汲取相異觀點。教師可以互相學習,學生也會更有機會遇到性情相投的教師,因而建立情感連結。


及格的定義?

我們一般認為六十分是及格的分數,但問題不在於以特定數字為目標,而是應該設定期望,因為教師對學生期望太低時,會讓孩子開始懷疑自身能力,亦可能造成孩子畫地自限,認為「差不多就好」。


藝文活動到底要不要算分?

驅使人們品味藝術不該是成績或學分,而是動機、自身文化和好奇心。如果因為選課而寫心得,須在期限內完成,學生可能沒有時間好好欣賞,而這些作品也不一定是學生有興趣的。

我的看法:

對我來說,每個人有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我無法說可汗的觀點百分百正確或適用於每個人。

舉我和我朋友的例子來說,我是很同意可汗的觀點的人,我喜歡藝文活動,但不想受限於課程需求而去藝文活動,因此這學期我選修的藝文通識課我甘心地被當,因為我認為那不是我想學的。

反之,我朋友認為有些人本來是不會欣賞藝文作品的,但也許因為這堂課,她可以學到如何分析作品,或引起她對藝術的興趣。

更多內容請看可汗學院的教育奇蹟~薩爾曼˙可汗著(創新教育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