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3, 2013

生科+光電+智財…-- 郭開文跨領域學習及工作心得 (一)

 採訪記錄:陳鍵源、謝宇程

    跨領域的合作與學習已成現今社會重要關鍵,受訪者開文現任一家知識產權管理咨詢公司的副總經理,他在校園裡與職場上都有豐富跨顉域的經驗。開文是台灣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畢業的學士,因為在皮膚對光的反應產生興趣,而進入陽明大學生醫光電研究所,將生物所學專長跨領域的結合在光電科技,完成了世界第一個使用光鉗技術測量細胞中肌肉蛋白的彈性系數的實驗。在畢業後,他職涯大轉變,到大陸擴展專利事務所的業務版圖、再為台灣食品企業開拓大中國大陸的市場。本篇訪談將介紹開文跨顉域的學習、未來的方向的尋找,並探討學習與跨顉域之間的關係。

謝宇程:你小時候受教育的情況有什麼印象,給了你什麼樣的影響?


開文:
   我國小就讀於科學園區實小,這個小學裡的學生,父母多在竹科工作,家境背景都很好,甚至許多人在外國出身,沒有人說髒話。在升國中的時候,老師建議我不要留在「溫室學校」,應該在正常學校就讀。於是我進入建華國中,看到同學來自各種家庭,有人父母是賣豆漿的,做勞力工作,或甚至經濟有困難,班上也有「壞學生」,我覺得這樣很好,讓我看到社會上的各種人。

    我後來進入新竹高中,我最擅長的是歷史、地理、國文。然而,我也喜歡生物、其他理科表現也不差。我的母親常常陪著我讀書,鼓勵我背唐詩宋詞。

謝宇程: 請和我們分享一下,你從國高中到大學,是如何發現/進入喜歡的學習領域?


開文:
    我國高中的空閒時間喜歡觀賞 Discovery Channel 或是動植物相關的節目和書籍。會喜歡動植物最重要的關鍵是因為,小時後媽媽總是陪著一起閱讀,引導他習慣與書的接觸,進而喜歡閱讀。國小在自然課程的「觀察蚯蚓」這個單元後,校園裡總會有小朋友就去玩弄蚯蚓,但對我來說這並不是件有趣的事,心裡相當難過與不捨,因此組成一個「蚯蚓保護聯盟」,想利用群體力量去勸導並阻止這類的不當行為。


稀有動物的悲歌
(點連結可看中文字幕)


    高中時,帶家中的小狗遛狗路程中,與另一隻大狗起爭執而在一陣亂咬中受傷,卻在動物醫院急救過程中不治,我非常難過,後來開始將每個月零用錢的200元捐給「新竹市動物保護協會」,希望能有更多的動物能認此得到更多的關注和照顧,並且也萌生了想當獸醫的念頭,希望自己的雙手也能擁有救治生活的能力。這些事件慢慢的的引導我發覺自己在生物領域的興趣與熱情。

謝宇程:為什麼只想讀獸醫,沒有考慮過醫學系嗎?


開文:
    人醫的工作太神聖了!從實習醫生的開始就是十足的奉獻性的偉大志業,不適合我。當時,我也曾就與執業醫生的舅舅討論過關於醫生這份工作,因此清楚地知道醫生的工作並不適合自己。在畢業後,在職場上的時間會比求學來得多許多,所以選擇一個自己真的能投入熱情與時間的職業,如果僅在乎待遇或這份工作的社經價值,往往會讓人忽略能適性發展的重要性。

謝宇程:你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系、怎麼規劃在大學的學習?你最有印象的課程,或是學習心得是什麼?


開文:
   因為我對生命科學的興趣,大學進入到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那時,中山大學生科系,仍是非常少數的生科系,在我大二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大堆生科系,這個改名潮,甚至「大爆發」,造成日後許多畢業生、博碩士難找工作。

    生命科學方面的科系實驗課比例很重,實驗課所需投入的花錢與資源很高,如果沒有無法達到教學效果,對於老師與學生都是浪費 -- 生命科學實驗,更是要常常犧牲動物。實驗課可以重新設計,讓實驗課更有效率,如此也可以給學生更多時間多修有興趣的課程,到大三、大四,學生再針對自己的目標、興趣,做高密度的訓練,也許還更有意義。畢業專題中,會使用到較多的硬體資源,學校應該在此時將資源分配到需要的人身上,讓學生透專題累積豐富的實戰經驗,在有興趣的主修中去發揮熱情,做出更好的表 現,實際的提升學生的能力,也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