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21, 2013

學習、研究與創業合一 – 王威詔訪談記錄 (二)

記錄:張洪瑞、王馨怡、謝宇程

謝宇程:你當時有沒有修過很重理論的課程?和你一起上課的學生反應是如何呢?

威詔:
   
    大學有堂編碼理論,老師的態度十分認真而敬業,問題是他再怎麼費盡唇舌的講解內容,那些理論就像無字天書一樣聽不懂,學生不但沒有興趣,而且睡成一片。考期中考的時候,同學一看到發下來的題目,就知道自己的命運了。題目只有三題,但每一題都是需要推導的證明題,寫完一題至少需要一個小時。最後全班只有三個人及格,而我是看到就直接交白卷。

    學期結束後填期末評鑑表時,很多同學對老師打了很低的分數,結果那位老師被學校教務處以「教學方法錯誤、教學方式沒有顧慮到學生的學習狀況而做調整」被找去約談。至此之後老師怕了,他只教些簡單的東西,考試也讓大家分數都及格。這場事件過後,學生學到了什麼?什麼都沒有。當然,我們也可以說學生不夠認真拼命讀書,但是反過來說,教授沒有考量到學生的實需、能力,沒激起學生的動力,也是實情。

    另外,在大學的前兩年都是學基礎科目,但這大多是高中職內容的延伸,根本不須花兩年時間學習,還不如將時間拿來學技術。面對比較沒有興趣的學分,能夠退的我就會去退選,要不然就是乾脆被當。當然,這不是說鼓勵現在的學生要多多翹課或是因為學費便宜就混畢業,而是自己要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謝宇程:你後來有讀研究所嗎? 在研究所時有什麼新的學習經驗嗎?
威詔:

    在龍華科大畢業後,我考進同校的電機研究所,後來又轉考到長庚大學醫療機電所。會念這個領域研究所的學生,他們在大學時所學的不外乎這兩種專業:第一種是具有工程相關背景的,而另外一種則是生科或醫學專長的。在醫電所,全部的學生要選修另一領域的相關背景知識,但只須理解基本概念,不用過於鑽研。

    當我在長庚醫療機電所的時候,因為我是電機工程背景,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用所學到的技術把醫生要的醫療機械做出來。在這段期間之內,我自己做了生平的第一隻機械復健手臂。因為之前車禍我手指手碗斷過,在復健過程之中,我注意到手部復健器材只有握力球,並沒有器材可以訓練手指的外張力。而我只用單純機械的原理去設計製造它,使構造儘量簡單,不易損壞,而且以可調式彈簧為動力,不須電力。這一個發明,我後來捐給了長庚。

    另外,我們學校的醫電所,有和維吉尼亞大學合作。加上我常常看一些知名大學,比如說MIT(麻省理工學院)、維吉尼亞大學或哈佛的研究論文,所以進行研究時會有比較多資訊和想法。

(點連結可看中文字幕)

謝宇程:你在科大及研究所期間,是否積極參與實驗? 從中有什麼所得?

威詔:

    我大二時開始進實驗室,那時只是想做實驗,並沒有想好的方向。因為高工時我做過電路板、自動控制這方面,和指導教授討論後決定先以這方面的領域下手。大三時,我拿到全國技專技能競賽電機群第一名,然後大四時又得了一次第一名。

    在研究室我學到很多東西,當然,很多地方必須歸功於老師的指導,才有辦法把實驗成果發表出來。某種程度上,我和指導教授是一種合作的關係。我負責進行實驗操作,教授提供理論指導,並將成果寫成論文發表。

    台灣學術界普遍的風氣是把研究生當成下屬,很少教授能將研究生當成是夥伴、共事般的關係。後者事實上是一種比較健康的心態,因為在這種氛圍下,兩人的合作才會是彼此互相激勵,而不是一種上對下的權力關係。

謝宇程:你認為在學校除了學習課業之外,學生本身應該再多多參與什麼活動?

威詔:

    學生應該多多去參加校際間的大型比賽, 和來自四面八方的各路人馬過招。一旦你走出校園,你才有機會接觸到校外如雲的高手,了解其他學校的優秀學生到了什麼水準。例如,我曾經在大學時參加台灣工 業銀行WeWin創業大賽,它是一個要參賽者「實際創造出產品的比賽」。現在WeWin已經停辦了,不過後來又出現了不少相似的創業競賽,值得學生們積極 主動參加。

    不過現在台灣的學生競賽種類繁多,有興趣的話也可以找到許多不錯的,比如說YEF(Young Entrepreneurs of the Future,國際青年創業領袖計畫)。像我目前就是在該計畫中擔任業師,幫助我們的年輕學子有關於創業計畫的指導。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