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11, 2013

大學,迷路了? 領域的摸索 -- 大四重返大一?!

謝宇程

    某個程度來說,許多大學生集體迷了路,甚至沒有查覺到自己迷了路。而我,曾經是其中的一人。

    我們知道,在五十年前,讀了大學,人生似乎就無憂。二十年前,讀了頂尖大學,也就到了美好人生的保證。但是近幾年,讀大學,幾乎不能帶給我們什麼希望感。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該如何看待讀大學這件事? 如果大學畢業證書不那麼值得爭取,只是沒大學畢業讓人覺得奇怪,那在大學的時候為什麼要格外努力? 如果想努力,要怎麼努力,能讓努力有所成果?

    大學的階段,對許多台灣學生而言是個謎,而且連謎題都沒有;而且,大學階段充滿了各種大大小小活動,大大小小考試,大大小小報告,大大小小插曲 (例如,愛上了人或被人愛上),時間飛逝,青春正美,我們很容易忽略這段時間整體的意義、對我們一生的影響。

    到了大學,所有的可能性瞬間展開,不再有標準答案,不再有安排好的路,不再有廣為各方接受的志願排序,不再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排名,不再有可以提供大規模競爭的賽跑道、起跑槍、終點線。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些人停下腳步觀察起週遭景色,有些人躺下來休息打盹,有人希望找到類似跑道、槍響、終點線的任何東西,以便繼續賽跑,繼續企圖透過「努力跑」、「跑得快」來證明自己,或確定自己的未來。

    某程度來說,我比較像是最後一種。
大學的階段,對許多台灣學生而言是個謎,
而且連謎題都沒有

圖:Oedipus and the Sphinx
(by Francois Xavier Fabre)

然而,我不知道

    在高中畢業時,雖然我的自然科目(物理、化學、數學)都得很高分,但是我高分是因為擅長高中課本層次的解題。說到真正對自然的好奇,對科學的理想,對求真相和求發現的熱愛,在我心中毫無紮根。至於工程類科,我更是從來就對機械、儀器沒有好感。在紙上運算與解題已經讓我不耐,更沒有想和冷冰冰的器械打交道,也不感覺讓電子產品更快速更輕薄短小是我的使命。於是,無論自然科學或是工程學科,我都感到排斥。

    部分因為分數足夠,部分因為逃避理工,部分因為片斷印象,我選擇工商管理系就讀。我仍然期待,用認真上課、努力讀課本,把分數考高,得到未來的保證。我大部分上課之餘的時間都待在圖書館,準備報告或是仔細整理上課筆記、閱讀教科書(工管系老師多採用美國課本),我是少數會將數百頁課本「從封面讀到封底」的學生。

    但是,這麼做的同時,我其實並不踏實。總結來說,我對當時的學習方向、方法,感到不安,但是我一點也不知道怎麼樣更好、更對。我甚至不知道該怎麼想這個問題,不知道該怎樣描述我的不安,甚至不知道如何將它化為問題,不知道該請教誰才對,甚至,我不知道這分不安其實應該、值得拿來請教別人。

    當初選工商管理系,我心裡的潛台詞是:我希望造創社會的福祉,成為像張忠謀那些大企業家一樣,對社會很有貢獻的人。然而,我後來卻漸漸了解,張忠謀成為大企業家,並不是因為他讀了商管科系,他學習的專業是機械工程。如果我創造一個大企業,成為老闆,確實可以僱用很多員工,製造很多商品;但這是不是我要追求的貢獻方法,我一直沒有決心。

    退一步來說,我想在企業中工作嗎? 我想要為企業爭取顧客、賣更多產品、賺更多利潤嗎? 我在課程之中,學到的是計算公司的財務、人事、品管、企業的經營策略,這些概念構成的人生,對我實在沒有吸引力。有些老師鼓勵同學們讀工商時報、商業周刊那樣的刊物,但是我卻完全沒有胃口。進圖書館、進書店,我一定直直地走向文學區、哲學區、歷史區。在系上,我像個不吃辣的人進了川菜館,或是一個漸凍人進了芭蕾教室。這樣的情況下,我該怎麼辦?

    在工商管理系,有些老師,人是相當不錯,很希望將知識傳達給學生,給我們一點什麼。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一直不知道,企業運作的實況與問題,我不知道所學的在商業界,能發揮什麼用處。我並不知道,無數的產業和企業,未來我要工作,從何選擇。我並不知道,企業內部組織與功能的劃分,哪些職務可能適合我,我在大學時又該如何為一個適合我的方向準備。

我又誤會了,再見


    印象很深刻,在大學的時候,尤其是大一、大二,我每到圖書館自習,我常常走書架區,其中有數不盡的圖書,更嚇人的是一櫃又一櫃、一架又一架、一排又一排,裝訂成冊的學術期刊。學術期刊的裝訂本,可謂醜陋而嚇人的單色書封,烤金字體寫著第幾期到第幾期,我偶爾拿下來翻閱,心裡感傷,難道我之後會一輩子和這樣的書為伍嗎? 這麼多的書籍、期刊,我要讀多少、才能「出人頭地」呢?

    既然不知道哪個方向「適合我」,我就試著走一個看起來「熱門而有前景」的方向吧。在我進大學前四年,桃莉羊誕生,第一次人類能用一顆細胞複製哺乳類生物。生物科學發展得如火如荼,人類的DNA序列也在快速地解碼。大一的時候,到處都看到「生技產業」,看來是明日之星。雖然我高中沒學生物,但我小時候頗愛種花養草,所以我覺得可以試著讀讀台大的植物系。我的想法是,如果我對生物科技熟悉,又懂管理,是不是日後可以比較有「競爭力」呢? 我不會說,這個策略是錯的,但似乎,我不是那個適合執行這個策略的人。

    我從大二開始修植物系大一的課程,一開始當然主要是基礎科學類的科目,我還學得頗有興趣。只是,大學階段,在實驗課程方面,要求得比高中嚴格,我卻對實驗打不起興緻。在實驗室,我其實一心想按照實驗步驟完成,然後按照課程表定時間(甚至提早)下課。等到大三,修了植物系比較專業的課程,就開始覺得不是很對勁。

在系上,我像個不吃辣的人進了川菜館,
或是一個漸凍人進了芭蕾教室。
這樣的情況下,我該怎麼辦?
    不少課程,充斥著需要誦的專有名詞,解釋了生命現象的基本原理 (例如DNA, RNA),但是我卻沒有從中感受到我所期待的啟發性。老師講課的時候,我極容易睡著。無論是實驗、作業或是考試,我時間花的不必別人少,但是成績不比別人好。有機化學、遺傳學實驗,用到更多化學藥劑,時間更長,需要更細心,也更可能做了半天徒勞無功,這些都讓我不耐煩,而不是樂在其中、沉浸悠游。在升大四的暑假前,我偶然翻到植物系的重要科目「生物化學」,我看著其中各種的符號、化合物的複雜名稱、以及反應機制的圖表,我心裡認定,是該說再見的時候了。

    我心裡知道,我不笨,但聰明的人很多,我努力,別人也許更努力。如果我在這個領域,沒有愛好,不能樂在其中,又沒有天賦,不能舉一反三、一點就透,那我拿什麼能和別人比呢? 所以,在升大四的時候,我在關於領域的尋覓,又重頭來過。

    在大學的前三年,我為了學英文,常閱讀《時代》這些綜合性、國際性的雜誌。因為閱讀到各種的世界大事,我愈來愈了解政府施政的效益,影響整個社會;而整個社會的品質,又影響了個人的生涯與生活。在大學的期間,政黨對立,朝野對抗嚴重,兩岸關係緊張,一般民眾懷抱極大的不安。因為這些想法,我決定投入公共議題、公共政策的研究。從那時開始,我決定多修政治系的課,並且日後往這個方向發展。在大四,我開始和政治系大一、大二學生排排坐一起聽課。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