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這麼容易嗎?台灣目前經濟走上困局,主因是因為學生們上班遲到這類的品德問題嗎?問題的面相可能很多,在此,我想提出另一個觀點。這個觀點,是關於整個時代的變局。
五十年來的台灣經濟模式大致上是這樣的:企業家選定某種產品,引進技術,買進機器、購買土地,僱用人工,然後,開始接單生產 -- 無論歐洲賣多少、日本賣多少,美國賣多少,我們就比他們賣得更便宜。然後,因為台灣的人工較低廉,工時長,稅賦低,水電有補貼,我們能賺其中的血汗差價。
台灣流行找大企業家來為學生作畢業演說 (圖片來源) |
在台灣經濟飛昇的年代,一切因素都有利於這個模式:當時全世界能做這件事的開發中國家不多;家庭中和學校中的上令下從培養了順從的習性;政治上的威權讓人習慣公司中的威權;大學體系的科系形式培養的人才,恰巧足以在「一個蘿蔔一個坑」的企業體系的一小角盡本分,領薪水。一切,曾經配合得絲絲入扣。
然而,這個模式在二十年前開始,從內從外都開始崩解。
從外來說,全世界各地大量湧現可以做代工生產的國家,他們的勞工拿的工資很低,機器又取代了愈來愈多的人力,機器更不需工資,於是,台灣各種代工領域的成本優勢不斷被侵蝕。
從內來說,二十多年來,個人的成長歷程改變,也使年輕人的特質不同了。家庭有錢、生得少,兒女得到的嬌寵程度倍高於前代;社會與政治漸趨開放、校園管理走向自由化,年輕人對於快樂、自由、平等的需求程度,也遠高於以往。這些特質,都使上令下從、長幼尊卑式的傳統管理方式、企業經營原則,受到根本性的挑戰。
望向遠方,從台灣年輕人腳下延伸出去的,有兩條路。第一條,就是把自己的心智打壓成前工業時期需要的樣子:服從、忍耐、依令行事,忘掉創造和自我實現,和印度與非洲競爭訂單,比賽誰用比較低的薪水搶到生意。
台灣的一條路,是用更高的服從性,更低的薪水,和東南亞與大陸爭代工 (圖片來源) |
第二條,就是讓自己的心智成長到後工業時期需要的樣子:自主、好奇、發現需求,解決問題,創造價值,不斷學習,我們動腦的速度要在電腦與機器人前面,和歐美日澳同台比賽誰可以用更高的價錢賣出更好的主意。
要走上第一條路,只要我們減少期待、委曲求全,不消十幾年,一切都會自動發生。但是,要走上第二條路,我們的年輕人所需要的一整套能力組合、心智模式,教育體系還不知道怎麼培養。
國內大多數企業的經營策略,與大環境的形勢已經正面衝撞;國內教育體系的運作模式,無法幫助學生飛越橫貫面前的絕崖峭壁,這些系統性問題,才是真正的挑戰。如果我們持續忽視整體的、根本的系統問題,而將之視為個人的、膚淺的品德問題,台灣退步衰敗將沒有止境。
五十年前,「多吃苦、肯打拼」的精神能讓當時企業家出頭,今日時空變換,同樣的精神已不能讓我們脫困。要求學生多吃苦和肯打拼,在短期內也許能為廠商多擠出一些血汗利潤,讓經營方向錯誤的廠商稍微延遲退場的時間,但是無助台灣整體進化到下一個經濟體質。
同學們,畢業典禮聽演講請小心,別將過時短視的見解,誤聽錯信為救命良藥。
(本文已在醒報專欄刊載,並授權其他學與業小棧合作之網路媒體引用轉錄)
1 comment:
我覺得台大社會系老師的畢典致詞就滿好的,期許畢業生對自己心靈的鍛鍊和反思,而非外在技能或勞動技術的提升以迎合資本主義的世界。
不過整個台灣長期崇尚的功利主義,一時之間也很難改進吧。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