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15, 2014

從賣油翁到鋼鐵人,高等科技教育以誰為典範?

    有一位在台灣就讀排名第一科大的學生,他和我說,自己快要被茫然的學習滅頂了。對他而言,他覺得「更精熟的技術」是他所想抓的浮木。

     什麼是更精熟的技術?他想了想,竟然說:像賣油翁那樣吧?

     賣油翁是啥?那是宋朝文學家歐陽修文章中記載的人物:一個賣油的老人,用杓子倒油進壺,壺口放個銅錢,油從錢幣中間小孔筆直穿過,壺倒滿了,錢孔邊一點也沒沾到油。

     二十一世紀受技職教育栽培的年輕人,竟然以八百年前年老攤販為精神導師。這件事,讓我印象深刻。現在機器設備注油,精準快速勝於賣酒翁已勝萬倍,「更精熟的倒油技術」,價值何在?

    過去幾年之間,許多關心技職體系的人都發現科技大學教育走偏了方向。但是,什麼是正途?這個問題,很少人能正面回答。


賣油翁的圖,八百年前精熟技藝的故事,
今日竟然還是一些老師和學生心中的模範  圖片來源


    批判很多,都有道理:科技大學不應該大量招聘普通大學博士班畢業生當作師資主力;科技大學的課程不該和一般大學看齊;科技大學教師不應該用論文積點制來作為績效指標。沒錯,這些科技大學常犯的錯,造成了科大學生失去長才與特色。但是,科大教師該教什麼?學生該學什麼?

    如果你觀察世界頂尖科技學院經營的重點,你會發現當然不是論文數量,上課也不會是死板的聽課。但是,你也看不到他們的學生在做「精準的倒油」,也不會是更精細的剪紙、蘿蔔刻花。世界最好的科技學院,教學研究重點,其實有跡可循。大家都看過的電影「鋼鐵人」,雖然是想像產物,但是卻可以頗為便利地引為例證,說明科技教育應該培育的人才應該是什麼樣貌。以下,我們請東尼.史塔克出場,說明科技教育的三大重點:

1. 懂得市場及需求:在電影之中,東尼史塔克預見戰爭形態的變化,推算到新形態戰爭中需要的裝備與功能,他也依據實戰的需求,規劃了動力、操控、防護、攻擊,各應該達成什麼樣的效果。而這些構想是否成功,會在戰場上得到驗證 -- 而戰場,就是軍火界的真正市場。

    世界頂尖科技學院了解,最有價值的科技,不是最難的,不是最辛苦精細的,而是最有需求的科技。而一切的科技,最後要運用在人類社會之中,也必然要經過商品 化的過程。因此,好的科技大學,都教學生如何思考判斷市場的需求,例如人口變動、社會變遷。科技學院除了有強的技術師資,往往有很強的產業與商業師資。就 算不是直接教學生創業,也會培養學生敏銳的商業思考判斷力,讓他們善於選擇工作的企業,投入的領域。

2. 嫻熟工程及設計:依據使用和市場的實需,訂出各種目標後,下一步的能力就是依各種事實與限制做規劃設計與研究開發。例如,動力與火炮發射會造成高熱,該如何隔熱和散熱?人在機器服中會流汗,如何通風和控溫?設計出一件「理論上可行」的鋼鐵衣之前,東尼史塔克要克服一連串艱難的挑戰。

    世界頂尖科技學院了解,任何技術,任何部件都不是獨立存在。而是在環境和系統之中。而技術和部件,在空間、電力、材質、重量限制之下,如何達到它的各種效果與目標,這就是工程和設計思維。科技人才不可以只擅長做自己的技術,但無視其他的部分,不懂整體系統的宏觀考量。系統觀,以及系統之間的交互作用,就是工程和設計思維的核心,而這也是世界頂尖科技學院教育的重點。

鋼鐵人電影中的史塔克,能思考需求,擅工程規劃,能實作製造
雖然是幻想人物,但可謂科技教育的典範  圖片來源

3. 能夠實作及製造:當你掌握了需求的趨勢,你就能開規格;面對規格,做出工程和設計規劃之後,下一步,需要的就是實作。這件事不是三者之中最重要的,但是也是無法迴避的。鋼鐵人東尼史塔克不只能畫出工程設計圖,他還能拿著焊槍把面具打造出來。當然,在沙漠中的山洞,花一個星期的時間,將鋼鐵人的粗糙架構打造出來,這確實太誇張了,但其中演出的,卻是科技人才都需要具備的能力,將工程圖製作成實體,以機械來說,就包話了:量測、切割、焊接…。在量產的時候,機器能製造機器,但是要造出最一開始的那台機器,或是那個原型,東尼史塔克可能從一根釘子,到一個引擎,都要自己製造。

    也許你看到這邊發現了:怎麼那麼難呀。

    對的,科技學院,或是我們所說的技職體系,本來就不是一條「比較容易」的路,不是一個可以隨隨便便的教育選項。接受真正的高等科技教育的學生,和學術路線的學生,優秀和努力的方式不一樣,但是他同樣需要優秀而且努力。台灣把技職體系當成次要的教學路徑,用隨便和輕忽的態度看待,就註定了台灣科技走入瓶頸 -- 許多畢業生只會聽話照作,不會發現需求,不會設計規劃,不會製作實物。

    加州理工、喬治亞理工、麻省理工、巴黎礦業大學,德式體系和以色列體系,都保有著堅強的科技教育傳統,甚至還不斷向前進展。這些學校的優秀畢業生,不但具備,而且終身重視、精進對世界大局的了解,工程宏觀規劃的思維,以及實際製作的能力。

    台灣過去數十年之間,還弱小的科技教育體系幾乎被學術思維一手捏死了。現在需要急救的狀態,卻還沒有很多人將科技教育的本質目標討論清楚,這就令人更憂心了。

(本文已在醒報專欄刊載,並授權其他學與業小棧合作之網路媒體引用轉錄)  

1 comment:

心言 said...

科技教育或是技職教育該教什麼?
從這篇文章中可以發現一些端倪,
而C++語言 似乎是軟硬體間可以通殺的利器。
http://www.inside.com.tw/2014/06/16/working-in-google-driverless-car-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