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15, 2013

為「學習」創造新面貌 長期計畫說明書

為「學習」創造新面貌

長期計畫說明書

一、計畫核心問題
   台灣不但地狹人稠,而且資源稀缺,我們唯一可以仰賴的,只有「人力資源」這個礦藏,而我們的優勢,正在瓦解。
   台灣天然、物質、歷史文化資源的稀缺,我們需要更高的人力素質,才能維持競爭力,但我們人力資源的機制「教育」,卻出了問題。許多學校經營品質值得 懷疑,教育與現實需用脫節嚴重,教育成果不佳,許多人對教育灰心反感。排拒學習和學習失敗的眾多案例,造成經濟力衰落,以及許多個人的困境,甚至悲劇。

   「學習的危機」,原因複雜,但長期觀察,應該包括以下因素:1) 學生或家長對學習仍採偏狹與過時的看法;2) 某些學校的教育方針錯誤、品質低落,扼殺學生學習興趣;3) 學生選擇不適合的領域,造成挫折、茫然,最終選擇逃避;4) 學生學習方式不合適,事倍功半。
許多人都了解,學歷已經不再代表安穩的人生
(圖取自The Economist)


二、計畫策略與時機
   這個計畫的第一個策略是「繞過政策談學習」。教育和學習是相似又相反的行動。「教育」之中,學生是被動,外在(父母、教師、學校、體系)是主動,將知識和能力壓到學生的腦袋裡,主控權往往操在高高在上的政策制定者;「學習」之中,學生是主動者,用自己的辦法從外界取得知識與能力。多年的教育改革,至今成效 不彰,爭議不斷。我們可以看出,由官員、學者、家長代表、教師代表綜合構成的政策體系,在近期之內,沒有可能建造一個適合所有學生、趕上時代需求的完美教育體系 -- 也許永遠不可能。相較之下,我們更該寄望於培養學生在主動程度,對自己學習生涯的掌握、選擇和「策劃」。
   這個計畫的第二策略是「宏觀人生談學習」。討論「學習」的書不少,多是教師所寫,內容多是討論「小學習」-- 如何數學段考得高分,如何有效考前複習,如何取得升學優勢…。也許我們應該討論「大學習」-- 現在和未來的學習是什麼意義? 什麼是有價值的學習? 在學校考試得高分重不重要? 如何選擇學習的領域? 該採用怎樣的學習方法?

   這個計畫的第三個策略是「故事散文談學習」。這一系列寫作,不會是資料的格式化堆砌,也不會是做心理測驗後的鐵口直斷。這個撰寫計畫的呈現風格,將是綜合報導、分析、故事、散文。美好而迷人的經驗,不應該只侷限於戀愛、美食、旅遊;更應該在學習之中找到。我希望讓學生知道而且相信學習是件美好的事,而且從學習而來的美好經驗,不但極為重要,而且不是少數人的特權。我希望描述每個人,在各種學習之路上,可以感受到、應該感受到的美好。
重新思考教育與學習的時候到了

   我相信再思學習的時間已經來到。
   食、衣、住、行等生活面相,在過去數十年都歷經革命性的再思考,接下來,該輪到教育了。曾經,飲食只為求裹腹和粗飽。漸漸,我們發現飲食也為了享受、營養、健康、品味,甚至「文化」。曾經,衣著只求溫暖和蔽體。漸漸,我們發現衣著也為了舒適、風格、美感。居住,從遮風避雨,演變成實現對生活的理 想;交通,除了考量時間與成本,也得考量環保與碳排放量。教育,四十年前是為了取得更高的文憑,取得「明星學校」的畢業證明,現在卻幾乎還是如此!
   但是,也許不會太久了。傳統的學習觀點已經走到末路,而且錯陋百出,這幾年,我們都看到了這一點。高學歷者失業率居高不下,許多人學非所用,許多人 照父母的指示受教育一輩子之後放棄學歷轉行。許多教授和研究人員拼命寫論文讓台大進入全球百大,在此同時,台灣經濟和社會陷入泥沼。當前的教育軌道,無法 把所有人、無法把社會整體,帶往應該去的方向,已經很明顯。

   現在,正是重新討論與思考「學習」的時機。
 
三、計畫內容與時間表

  1. 《做自己的教育部長》
    為中學到大學生、學生父母,探討以下問題:
    在這個時代中,學生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教育?
    如何減少錯誤的判斷? 如何進行最有效的學習?
    家長和學校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已於2013年1月完成初稿,目前和出版社商談出版細節中,預計5月出版。
  2. 《學與業 資訊小棧》資訊平台 (本網誌,經營中)
    在蒐集各種資料的時候發現,許多訪談資料、網路資訊、書籍及多媒體,本身就是很有價值的資料,很值得學生們一讀。本站主要內容如下:
    討論學習與專業/產業/職業之間的關係。
    訪談記錄,藉真實的故事討論各種學習途徑的觀察、經歷、省思。
    整理各種有益了解各種專業面貌的資訊,包括電影、書籍、線上影片。
    探討新的學習模式、思維。
  3. 後學歷時代的大學學習 (計畫規劃中,進行第一順位,連結可看詳細內容)
    未來的世代,對學習應有不同思維

    以高中生、大學生為主要讀者,討論這些問題:
    大學階段,各主要領域有哪些新的學習思維?
    各領域在這個時代,是否有具創見的教學思維?
    什麼是各學習領域的核心精神、對未來社會的責任與貢獻?
    已在進行規劃,期待2013年底完成。
  4. 不再誤解技職教育 (計畫規劃中,進行第二順位連結可看詳細內容)
    國中生畢業時,就讀高職與五專的學生仍超過一半,但是其中只有極少的人知道要讀的是什麼,以及自己適不適合。我希望為國中生及其父母寫這本書,探討以下問題:
    高職與五專各種領域的學習面貌、專業內涵為何?
    各領域適合怎樣的學生,學生在這些領域該如何學習?
    十二年國教實施後,國中與高中職學習、教學情況有哪些變化,學生與家長又該如何因應?
    已在進行規劃,期待2014年中完成。

  5. 打造你不一樣的研究所學習 (計畫構思中)
    近年來,研究所往往變成學生大學畢業後「不知道做什麼」、「還不想工作」的時候,用來逃避現實的選項。許多人不知道為什麼要讀研究所,讀的時候也很茫然。本書希望為這樣的讀者探討這些問題:
    為什麼要讀研究所,什麼樣的人/情況適合讀研究所?
    如何讓研究所的學習與研究充實、有意義、對日後人生有幫助?
  6. Joseph Wright of Derby - Experiment with the Air Pump
  7. 打造你不一樣的留學經驗 (計畫構思中)
    本書期待回答以下問題:
    這個資訊流通便利的時代,留學的好處是什麼?
    如何留學,可以帶給你真正的收獲而不只「鍍金」?
    留學的目標地點和領域不同,帶給你怎麼樣不同的收獲?
    若要留學,需作什麼樣的準備?
  8. 用學習打造你不一樣的生活 (計畫構思中)
    台灣許多人,在工作之外的生活十分貧瘠與空洞。無聊、乾枯的生活,必然帶來無聊、乾枯的人際關係與家庭氣氛。而一灘死水的生活,最重要的藥方乃是:學習。我希望寫這本書,探討以下課題:
    在畢業後,有什麼樣的學習可能? (例如:藝術、心靈、體能、知識、技術…)
    學習帶給生活那些樂趣?
    在畢業後的繼續學習帶給生活的實際好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