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2, 2015

要培養領導者?班級幹部的效果適得其反

    一個在矽谷打滾好幾年的老朋友 Alex 回台灣,找故舊一聚。席間多數的談話是在交代彼此的近況,結婚了、生孩子了、換工作了、父母退休了、博士拿到了、當上正式教師了…。

    聊到興頭上,Alex 和當教師的朋友說:拜託,台灣的教育改來改去,怎麼都忽視了真正重要的事情?我在矽谷工作這一段時間,感觸最深的就是 -- 台灣完全沒有在培育領導者。

    這位當教師的朋友覺得台灣教育被批評得有點冤枉,反駁說:其實我們一直有在培養領導者不是嗎?從小學開始我們就有班長,各種股長幹部,而且現在愈來愈重視領導,十二年國教中有一些地區還把幹部納入比序計分,當幹部的學生都得到獎勵。

    聽了他這一句話,Alex 吁了一口氣,白眼翻到後頭勺:你還真以為班級幹部這件事能培養領導者嗎?錯。其實,班級幹部在培養的特質,都是領導能力的反面,恰好讓年輕人誤解了領導。

    眼看著雙方對話逐漸尖銳,其他朋友插進別的話題。Alex 也發現氣氛有點僵,也就不再深究這個話題。反而是我回家一路上,愈想愈好奇。

    回到家之後,我把書架上那些領導者的傳記拿下來翻閱:林肯、馬拉拉、尤努斯、波諾、曼德拉…,思考他們的作為、抉擇、生涯。我突然背脊一麻,發現原來我們都誤會了。在當班級幹部的過程中,培養的行為或思維,都領導者的行為與思維模式截然相反。

領導者創造發明,幹部不需要


    班級幹部是每班一套職位,其職責與角色都設定好。當一個學生被選上(或自願)成為幹部的時候,有一套職責交給他。要當幹部的學生只是忠實地執行職責,並不能創造職位或職責。

    試問:當一個人所做所為都是別人告訴和指派,而不是出於獨立的創造與判斷,這還叫領袖嗎?我們看到所有可敬的領袖,他們所做的事,都是他們自己決定要做,他們判斷情勢認為該做。

    這樣說吧,如果一個衛生股長依照規定的職責,每天登記同學們有沒有認真擦玻璃,他無法從中學習當領袖。但當他開始思考:我們能不能做些比每天擦玻璃、撿落葉更有意義的事?他也許就正在走向領袖之路了。

領袖以人群需要為本,幹部不需要


    每一個真正的領袖,都是看廣大的世界和人群,思考他們需要什麼,找到自己與團隊的使命。但幹部相反,他們是向上接收指令,依老師或主任的要求掃樓梯、收作業、參加比賽。

    回到剛才衛生股長的例子,如果一個學生很乖巧地服從老師指派的任務,他不是在學習當領袖。但若他開始思考沼氣發電、流浪貓狗、有機農法的問題,於是開始思考是否有可能組成團隊,將學校的廚餘以創新方式重新利用,他就開始像個領袖了。

幹部只要獨自執行,領袖要溝通說服、經營合作


    再來,幹部要做的事情就是依安排好的職責,辦好本分中的業務。即使班長,有時主持開班會,但其實也不需要溝通協調。但領袖相反,他們需要號召別人支持參與,領袖需要在參與者見解不同的時候協調化解,而這件事非常難。

    在剛才的例子之中,如果衛生股長去和老師說,他想做廚餘創新利用的計畫,以便對他日後升學有幫助 -- 抱歉,這樣做就離領袖遠了一步。但如果這個衛生股長開始和同學討論,是否有人贊同這個計畫,有沒有人願意帶著想法、能力、資源加入這個計畫 -- 這樣做,他就離領袖近了一步。

幹部沒有決策風險,領袖做決策也承擔結果


    當幹部不必冒險,照幹部職責表工作一學期,就會得到幹部記錄 -- 也許有利於升學競爭。但每一個真正當領袖的人都需要背負風險,領袖看到的目標可能錯了,方法可能不好;領袖要面對質疑,爭取支持可能失敗,可能會賠掉自己和別人的資金。

    因為幹部沒有真正的決策,或是只做非常細小的決策,例如判斷小便斗洗得夠不夠乾淨 -- 這種判斷,有什麼真正的影響呢?但是當領袖,總會遇到要在投入資源、時間、人力的方向上做出重要決定 -- 研究到一個程度,總要決定下一步是要試著把廚餘製成堆肥,或是用來沼氣發電。也許路線選錯,會前功盡棄,可能血本無歸。如果一個學生自發地開始做這樣的事,才是學習領導的開始。

    其實我們早該反思這件事了:班級幹部運作模式,到底是否有助於培育領袖?或者,只是在培育「手下」-- 不創造、不思考大局、不溝通協調、不背負風險的執行者?如果是,我們甚至又犯了更大的錯,也就是讓學生誤以為當個有頭銜的手下,就是「領導」 -- 我們把一個詞,掏空了它的真正意涵,然後裝入了完全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東西。

    把培育手下的模式,當成培育領袖的方法來鼓勵推廣,是否,這和「黑心食品賣全台」是似曾相似的悲劇?

轉載本文,請勿引用本文在商周網站中的標題,並請在文底加註以下文句:
本文獲商業周刊網站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商周網站專欄部落格。
出處聯結:學與業壯遊(作者網誌)   

4 comments:

Unknown said...

請問
我現在是高中生
老師會在班會時間提出班上的問題並要大家討論如何解決
同學們提出多個方案之後,會大家表決選出較適當的
這樣的方式應該算是訓練創新思考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吧???
所以這也算領袖培養囉?

許阿仁 said...

樓上你好,我是大學生。

在班上開會的時候,老師希望大家想出解決方法並討論,這樣的行為能夠培養思考,這是沒錯的。但你可否想過,若不是老師『主動』提出班上的問題,班上的同學是否會去思考?或者在解決方法定案以後,是誰針對有不同能力的同學做出『指派任務』這個動作,是老師。

我想說的是,領袖比較屬於主動性而非被動。

Anonymous said...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Term Paper Writing Services said...

Professional Human Resource Writing Services is very popular for students in search of human resource case study writing services and human resource research paper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