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1, 2012

材料工程和科技業觀察 -- Johann訪談 一

Johann學習與工作經歷:成大材料系、清大材料所,畢業後在科技業服務五年
關於成大材料系的觀察
成大材料系的前身是礦治工程學系,所以成大材料至今,在金屬方面的師資及研究也比較強一些,產業界如中鋼也有許多系友。
成大材料系畢業當時必修專題:對專題用心程度不一,希望走推甄的人,可能比較用心在專題上。最後專題要統整在一張海報上。實務上,修專題常是進實驗室之後,指導教授的案子交給資深博士生(大師兄),再拆成分給碩士生,再將更細的部分拆給修專題的大學部。
關於讀材科系:一般來說需要記憶力好,要愛做實驗,物理學強一點會有優勢。重要的課程包括:物理冶金、固態熱力學、是材料分析,需要物理概念好,而且要會動手做實驗。
Aerogels: The Materials Science of Empty Space
關於工程領域學習的觀察
對於讀工程的人而言,許多基礎原理課在理學院修更好,例如同樣是電磁學,物理系的老師開的課,通常會比電機系老師開得還要好。因為工程科系的教授,大部分的研究都在應用面,不像理學院的教授,他們的思維都是浸在基礎原理的探究上。理學院的課,常常更能幫助學生徹底理解。
若是特質符合的人讀工程,大致上在讀書的期間會覺得輕鬆、充實,有樂趣,並且有時間做一些其他想做的事。
關於如何選擇較適合自己的領域、科系:要問大三以上,畢業五年以內的學長,而且要用對的方式問對的問題。重要的問題包括:什麼課是重要的,為什麼它是重要的,需要怎樣天賦…。許多科系實際上和想像的差很多,需要問很細。
交通大學 開放課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一) 第一章 (1/3)
(如果老師能拿寫板書的時間,做更多的師生互動就更好了)
工程類研究所的觀察: 
通常研究所畢業的年限,要看你好不好用,和選到什麼樣的教授。如果教授太拗學生做事,為了發論文將學生視為勞工,而他又覺得這個學生好用,那你就可能要讀好多年。比較正直的教授,或是這個學生太不可靠,教授比較不會留他太久。 
台灣博士班的學習環境觀察:在美國,讀博士是會有收入的,但在台灣,讀博士很少固定的研究助理、教學助理收入,所以得接研究案賺錢,這樣的賺錢方式,對於求學和研究,當然會有壓縮。台灣養得起博士的民間公司也很有限,畢業後也不見得有就業上很大的優勢,讀博士到底划不划算,每個人都要依本身的情況好好想想。 
在研究所訓練設計實驗流程,對於工程師,當然有幫助;但不見得一定要花這兩年,畢竟工程師需要的,是基礎知識(物理、化學、程式),知道找資料的方式。可惜的是,台灣教育對於「找資料的方式」訓練很少,尤其大學部,作業常是習題形式,而且分量非常少,甚至分數常是以考試為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