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看待教學,把學生當成人看待
實地觀察芬蘭的青少年,會發現學生擁有很多弟後自己安排的時間。大人信任他們,讓他們隨時出校,沒人管,晚回家也不擔心,對待青少年就像成年人,沒有定期舉辦家長會,老師直接和學生溝通學習問題。芬蘭教室少有高科技、電子互動白板。
芬蘭沒有私立學校,沒有特許學校。但芬蘭還是有不少方式可選學校,包括國際學校、科學、音樂、外語專長學校,以及職業學校。芬蘭學生也不去補習班,回家功課比較少,而且較少參加體育活動或長期打工,學生較多空閒時間。
芬蘭教室的一幕 |
進入教師培訓體系門檻極高,培訓極為嚴格,教師有能力也有尊嚴
芬蘭只有八所師培大學,有資格培訓教師,培訓期為六年。前四年是各專業領域課程,後兩年是教學能力培美課程,要寫原創性的論文才能畢業,畢業後直接是碩士。芬蘭師培大學錄取門檻很高,除了考試之外,要經過嚴格的面談,了解申請者的特質和動機。錄萬難度近於美國麻省理工,榮耀程度近似進入醫學院。
培訓的最後一年,要在公立中學實習,有三位導師。她可觀看他們上課,她受課時,三位都會看,課後會得到嚴格的指導和建議。實習期間,要學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要合作設計教材,向其他老師試教。教師的門檻、培訓的嚴格,都潛在地影響了教師的自尊與社會觀感,也讓學生感到教師很值得尊敬。
教師素質提高,可以下放權限,信任老師針對學生的需要調控教學
芬蘭也曾經如大部分的國家,師資過剩、素質不齊,不受信任,沒有能力和尊嚴。芬蘭教改的核心方式就是師資嚴選 (能力、心態、意願),並且嚴格培訓。教師培養一開始的門檻,讓專業素質好的能進來,之後他們的專業科目能力就不會花太多力氣,可以將力氣花在實務的傳承。
在教師的能力和素質都提高之後,教育當局廢除督學,並且停止上而下的嚴格控管和規則,減少形式主義,政令層層鬆綁 (1990年經濟危機,中央預算減少,加速地方自主)。如此,老師就可以針對各別學生的特質,給最合適的教學引導。
芬蘭的教室一景 |
教材與考試有相當難度,磨練學生的思考及能力
芬蘭升大學考試,長達三星期,總共耗時五十小時,非常辛苦和嚴格。芬蘭文一科就要兩天。第一天,六小時內讀幾篇文章,寫一篇分析短文。第二天,從十四個作文題目中,選一個寫一篇很長的作文,也是六小時。題目從世界時事到生活經驗觀察。這些考試,測驗學生是否能組織長篇文章,表達複雜想法。當然,這樣的考試,也使教學上採取嚴格的高標準,老師和學生都絲毫不敢放鬆。作者觀察到,芬蘭也有吸毒的學生,但他們也會用功讀書,也準時交作業,他們相信教育是重要的。
拉平職校和一般高中的差距,積極協助學習落後的學生
老師不決定學生是否留級或跳級,但學生只要一跟不上,老師就立刻輔導,不讓學生落後更多。三分之一學生在九年級前接受過正式輔導教學,但2%在小學畢業時需留級(美國是11%,高於已開發國家平均)。芬蘭處理學生能力差異與分軌有分軌,但是每次教改,都把實質分軌往後延,現在是十六歲。
政府給職校很多額外補助,常見職校是和普通高中是一樣優秀的好學校,職校把教好學生,視為自己的使命。事實上,弱勢地區、偏遠地區,得到的經費最多。這個趨勢,和多數已開發國家同,除了美、以色列、斯洛維尼亞與土耳其。
(以上觀察,整理自《教出最聰明的孩子》乙書,該書作者為美國資深記者,透過交換學在第一線的觀察,反思美國教育的弱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