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14, 2013

大學,然後呢 之 -- 科系通向專業? Part 2

    前一篇文章,從大學的歷史和科系設置過程,來討論為什麼大學和科系,並不會自動幫助學生成為專業者,甚至這不是學校授課、運作的重要目的。在這一篇文章中,再補充各種觀點下的原因,同樣重要。

聞天祥,中文系畢業,自我培養而成的專業影評人
    首先,大部分的大學科系,在規劃設計上依據的是「學術邏輯」而非「專業邏輯」。學術所求的,是理解、描述,甚至預測。專業所求的,包括理解、描述、預測,但更重要的是「造成」。舉例來說,物理系重視的是,讓學生深入地了解光和電的本質與現象,但並不不著眼於將光和電用來作什麼事。歷史系會探討過去一百年之間女性的地位產生了明顯改變,但並不重視討論未來如何改善女性的地位。法律學術會討論:夫妻離婚後怎麼樣的財產分配最合理;但是律師的專業也許是,幫你的客戶爭取最多的財產(對方的律師也不會客氣)。大學主流的原則是:教會你怎麼思考,你自己的目標,就自己想辦法。

    第二,將任何專業都化為為一個科系來教育,實際上不見得必要,也許也並不可能。專業的核心是一連串能力與知識,再加上廣博的背景資料,用一個科系來教,也許是小題大作。例如,影評人是不是個專業,也許是的;但是,要湊足老師,來開一個影評學系,每年讓三十到四十人,讀四年後成為有學位證書的影評人,一兩屆之後,這個系就開始生產專業失業者了。其實,讓有學歷史、學中文、學戲劇背景的人,自己深入鑽研電影相關知識,也會是一個夠格的影評人 -- 知名影評人聞天祥先生就是這樣的例子。

    愈來愈多的專業,是因應產業體系變化、擴張、分工所創造。專業的數量、內涵、形態,不但快速變遷,而且是開放創造的 -- 十年前,誰聽過「策展人」、「新娘祕書」? 相對地,科系是易立不易廢,易立不易變。即使科系一開始依專業需求設立,科技與工業生產快速變遷,同產業的企業之間各有差異,教育與實務本不可能完全吻合。而且,永遠會有新的專業和產業,不對應現存科系。

    科系如果要為特定專業作預備,那必然是要將該專業所需要的能力、知識,分解及模組化成為課程。但是,科系課程內容如何安排規劃的呢? 往往不是根據分析特定產業、專業而來。較有悠久歷史的科系,課程內容乃是一個知識領域的模組 -- 不是在某領域成為專業者要會的事物,而是在某學術領域,要被學者們認為知職充足、理解充分,所該知道的事物。有一些科系,開設的課程,僅僅是反映教授近期的研究興趣,往往也和專業領域的知能無涉。

    如果科系要培養某領域的專業者,最好的老師,應該莫過於真正在該領域表現傑出、廣受敬重的專業者。但是,大學的師資並不是這樣選拔的。因為大學法的規定,擔任大學的教師,原則上有要博士學位,反而並不重視在實務領域的專業經歷。修習博士不容易,要經過嚴格的思維、操作、發表(以寫作為主)訓練過程。拿到博士學位後,無論是爭取進入學校擔任教職,或是爭取升等成副教授、正教授,比拼的仍然是撰寫與發表學術論文的能力。這樣的現況,我在學術界工作的前輩說,已經不可能逆轉。既然教授的訓練與淘選過程,乃是求取學術知識,距任何的實際操作,都有一段距離,他們要教導學生成為各領域的專業者,其實也力不從心。

    對大部分進入大學的學生來說,大學不但是累積專業能力的階段,而且,更是一個需要尋找和確認專業道路的階段。但大學的教師,因為他們的背景,往往很難在這方面幫助學生。高比例的大學教師,在大學後直接進入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接著又直接進入大學任教,對於大學外的環境,往往所知有限。廣泛知道各種專業領域形貌的大學教授,更是和住在南極的北極熊一樣稀少。對前程感到迷惘的學生,大學教授多高的程度幫得上忙?

大學四年看著教授,很容易心生景仰,
但這並不是人生唯一的專業道路
    進一步說,如果學生不常在校外參加活動,大學階段,教授是他們唯一會看到的「職業人士」。大學這四年,學生天天看到,教授主宰課堂像是皇帝,狀似無所不知像是天神,並且控制學生的成績大權。教授們也有很多的機會,將他們成為授教的心路歷程、努力過程傳達給學生。其他領域的專業何其多,但大學這四年之間,幾乎都難以得知。於是,大學生對於學術領域的了解、敬仰、想像,會遠遠高於其他任何領域,而這件事不見得平衡、建康。大學教授單一化的背景,不但不易幫助學生想像與接觸各種專業領域,反而會造成思維、視野的窄化。

    另外,也不要只責怪科系、老師,學生本身也是大學科系無法培養專業者的原因之一。許多學生在進入大學科系之前,往往花大量的時間在高中學科上互相競爭,搶奪升學的優勢,往往完全不知道科系相關的專業領域長得是圓是扁。等到必修課漸漸多了,雙方才發現彼此的相遇只是個誤會。有教授也和我說過,面對學生在修必修科目時完全沒有興趣,能力也跟得很勉強,他們也很難過,但不知道怎麼幫忙。

    找到自己的專業方向、累積專業能力,是這麼地關鍵,但是,無論學校、科系,教師,都不見得可以成為我們的指路人、導盲神。但是,絕望沒有意義,指責於事無助。學生要知道,生命能找到出路,透過大學這四年,應該有意識地,用各種資源、管道、方法,找尋自己的專業、養成能力,而且也只能如此。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