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18, 2013

台灣設計世界行銷 – 專訪品展創辦人林飛比 (三)

記錄:張洪瑞、王昭雁、謝宇程

謝宇程:在學設計後,為什麼你沒有成為設計師,卻創業成立推廣設計的公司?

林飛比:


  我一直對很新潮、很酷的設計很著迷。我常會去誠品書店找市面上有關於設計最新的資訊來看,不管是書籍雜誌或是實體也好。還記得在大二的時候,我們學長做了一個很棒的畢業展,裡面的東西都很驚奇,看了好幾個作品後我很興奮,後來我就跑去問我學長:「學長,你的設計好讚歐!之後能在哪裡買到呢?」我學長回答我說:「沒有,展完之後就結束了。」追問之下才知道,這些很棒的設計在台灣註定無人賞識,無法被量產,除了缺乏廠商的支援外,台灣的設計師們不懂商業,不懂行銷、法律、製造,也沒有錢,也找不到願意協助量產的單位。


1
Flexible*Love -- 引發林飛比思考創立設計發行公司的原因之一
已成為行銷世界的商品
當我們翻開設計書,再把台灣的設計放在旁邊對照,不難發現,台灣有很多的設計,是有國際水準的,台灣有很多設計師具有創造令人激賞的好設計品的能力,可惜的是,他們沒有管道把這些好的作品透過商業化的方式繼續推行到市場上,只能孤芳自賞,沒有下一步的後續,這是非常可惜的事。當時我在想:雖然我熱愛設計,但我的設計能力還沒有他們的好,那憑什麼我的東西就有機會量產呢?於是從大三開始,我就在思考能怎麼樣把更多的台灣好設計給做出來,發表於世界上,讓更多人體驗它的美好。

  當我意識到我需要商業的力量來輔佐好設計成型時,我便開始找尋在學校時,從未學習過的商業知識,大四時,我意外的在學校的E-MAIL信箱,收到時代基金會寄來的YEF的創業競賽的介紹信,這活動主旨是讓學生透過創業比賽,與不同科系背景的學生碰撞,學習到商業各層面的知識,在YEF第一階段讓我跟不同科系的學生組隊,藉此碰撞出火花,到第二階段開始有業界的老闆、企業家來現身說法,跟我們說明實務界的各種要點,比如:團隊選擇的重要性、如何用智慧財產保護自己的公司….等,各商業環節的重要性,雖然這樣的活動,離真實創業還是有一段距離,但這樣的知識對我後續的發展、品展設計公司的創立,的確有很大的影響與幫助。

  爾後,為了學習如何賣產品,我曾到百貨專櫃的精品店當銷售員,在那裡,從實際銷售看到了設計師與民眾對設計的觀點,有多大的差異。我曾經費盡唇舌向消費者介紹產品,講解設計師設計此產品的理念,結果顧客沒甚麼在聽就離開了,相較於另一位經驗豐富的業務,上場拿產品開了幾個笑話,顧客反而覺得有趣,再聊到產品對他的價值後,客戶就買單了。那時我才意識到:設計師重視的是設計的過程,但消費者在意的是他買了之後,對他的價值在哪裡。太多設計師只在意如何去宣揚自己的設計理念,而沒有去關心消費者要的是什麼。

  就我的觀察而言,大多數設計相關科系畢業的學生,畢業後就去設計屋(Design house)工作,在設計屋,你所做的是客戶交託的,而不是自己想要的案子。另一條路是去例如華碩的3C產業,做設計,但這些設計做出來,往往不到一年就要下架,我覺得那些東西汰換性太高,所創造的設計成就感非常低,看不到設計的價值。我不想做這樣的工作,我想要源源不絕的創造很酷、很有趣的東西,但當時沒有任何公司在做設計發行,如果有我就會去那家公司上班,但沒有,所以我創業了。

謝宇程:您身為一個努力推廣設計師作品的人,您怎麼看現在設計系鼓勵學生參加比賽這件事?

林飛比:


  工業設計的範圍很廣,小從鉛筆,大至火箭,無一不可設計。但在現在的學校氛圍下,學生被鼓勵去追求獎項,我不認為是好事,多數的好作品都並不是為了比賽中而生的,而是來自於設計師對生活的觀察與態度,像我們品展公司代理的”Jump From Paper”和” FlexibleLove”就是這樣來的。

  設計在產業鏈裡,是整個商業中心點的位置,設計做的好,就能集結產業的觀點,發揮公司的優勢。在實務中,行銷要做好,就要了解人群,製造要做的好,就要了解商品如何生產,要做好設計,最基本該通曉這兩個環節。但在做比賽作品,人們不會在乎這兩個環節的真實性,他只會在意這個設計在概念上是否特別、造型是否好看,所以如果只專注在比賽上去做設計,往往是和現實脫節的。對學校來講,比賽得獎可以提升學校的知名度,也能得到更多政府的贊助,但這對學生的啟發和要把設計落實為商品,是沒有幫助的。

設計為人,不為比賽
點聯結看中文字幕


謝宇程:你覺得從高職就讀設計,或大學時再讀設計系的學生,主要的差別在哪裡?學生在做選擇時可以注意些什麼?

林飛比:


   我覺得高中就去學美工科或設計系,重視的是技法,不是思考。因台灣的教育體系中,高中/高職時期較不在意獨立思考這部分,因此只是在磨練技巧。然而設計 最重要的不是表現技法而已,而是思考,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師不能只會把設計圖畫得很漂亮,繪圖、做模型都只是過程,最後能產出的價值還是產品。

   像我有個老師他畫圖超醜,可是做出來的東西都很酷,我們要知道:圖只是一個傳達想法的媒介而已,它不是設計本身。所以我覺得高中/高職時期不要著墨在太 多技術上的事情比較好,多思考體驗和玩比較重要。我覺得體驗和玩在台灣的教育中太少了,台灣人讀太多書了。當我們要談文化創意產業時,文化從哪裡來?就是 從生活中來,一個不懂生活的人要如何去談文化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