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13, 2014

生涯第二大題:實踐內心的價值信念

大學先想畢業後 - 連載之十四


連載前文:生涯第一大題:運用自己的優勢特質

    如果你是一個喜愛音樂的人,猜猜對著熙來攘往的街道演奏,但卻沒有人理會你是什麼樣的感覺?如果你是個喜愛廚藝的人,但是每天做的食物,都是被丟棄,沒有人吃它,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利用自己的長才工作,並在工作中找到樂趣,很重要。但如果這是一件沒有辦法發揮價值的事情,我們能做得多快樂?

    某一次,我被邀請去參加活動,連同我,另有兩個演講者,都被告知,可以早到一小時,稍微排練我們的演講。因為尊重主辦單位,我們都提早到了,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每個人各有二十分鐘,可以演練我們的演講,就算不夠用,也可以練比較重要的部分。

    當我站上台的時候,其他工作人員在台下各忙各的事:聯繫、搬東西、核對資料,就是沒有人聽台上的排演。另外兩個演講者,也是大忙人,不停看手機,或是走出會場講電話。我第一次感受到,演講的時候沒有人聽,感覺這麼糟。我喜歡演講,但當台下沒有聽眾的時候,演講就不再是同一回事。

    這件事也不陌生。在幾年前,我的工作中需要寫一些研究報告。其中某一些,我不知道有沒有用,而其中有一些,我知道它不會有用 -- 不會改變現實,不會改善問題,只會浪費人力和紙張,最後報告躺在某個公務機關的某個資料櫃之中。在寫那些報告的時候,都覺得特別難熬。做更有意義的事,是我離開原有的軌道,找新方向的原因。

    在大學的時候,曾經聽過我的經濟學老師,在上課時提到他的工作,顯然是抱持著一種相當無奈的心情。他是博士,在中研院工作,到台大兼任授課,許多人認為這已經是非常有成就的人生了吧?但是他感嘆,因為當時(甚至到現在亦然)學術界的風氣和規則,他每天在做的事,「對國家無貢獻,對人群無益處,對社會無影響」。

    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心中一凜。這位老師教的經濟學,我記得的有限。這句話,卻常在我心中迴響。

南非的曼德拉先生,他為世界留下了永遠的遺產 (來源)

    過去幾年,我花不少心思去觀察那些每天臉上有笑容,生活充滿力量、在工作中努力不懈,而且也常常表現卓越的人。除了他們的生涯選擇,常常和他們原本的優勢特質相呼應之外,我還發現另一個現象:他們的心中,常常懷抱著一個行動的原因,這個原因會比得到一分薪水,以便生活、享受、娛樂,再更多一些。

    如同在之前提到的薩爾曼.可汗,他離開「錢」景光明的金融分析師的職位,投入一個不確定會有多少報酬的「免費線上教學」事業,是為什麼?因為他相信,如果他的事業能讓許多沒有辦法接受教育,或至少,無法接受優質教育的孩子,得到教育機會,那會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人類有一個特別之處,和草木、蟲鳥不同。

    相對於別的生物,行動的原因很單純,而且通常世代不變;人類行動的原因複雜,而且我們可以選擇和改變我們的行為。動物學家說,鯨豚、貓狗、人猿這些動物,也稍有此潛能,但相較於人類,還是太淺,太少。因為我們有能力「想像」或「模擬」,我們做了一件事情之後,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和結果。在自然的狀況下,人類的行為,是依據這個想像模擬的結果。

    所以,什麼是價值?某一件事情直接或間接,明顯或不明顯的影響、造成與產生的一切結果,就是它的價值。人類的特質,或甚至是優勢,就在於,我們「預測」各種行動方案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當我對一群學生演講的時候,如果他們聆聽,和我有所互動,我能「預測」他們會因為這場演講,產生什麼樣的改變、如何受益,所以我能興高采烈,全心投入演講 -- 這是人類的天性。但是,當我在「預演演講」的時候,台下沒人在聽,每個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我「預測到」,無論我這時候講了什麼,講得是好是壞,對他們毫無影響 -- 在這個時候根本拿不出熱忱和力量,這也完全是人類的天性。

    在工作上也一樣,若工作無法造成影響,或是所造成的影響是我們所不不想看到的。身為優秀的人類,我們會感到很沒勁,對感覺到,在和心中的一個聲音對抗,那個聲音說:「別再做了,別再做了」;但是,當我們因為收入、頭銜等原因,還得做下去的話,那會是難以化解的內在張力 -- 我們在和自己的天性作對。

    丹尼爾.品克,是美國研究企業、工作、管理的專家,他的著作已經被翻譯成34國語言,他在TED平台上的演講,點閱人次已達一千萬,是最受歡迎的演講之一。

丹尼爾.品克 及他的著作:動機 (來源)

    他的著作中提到,讓人能在工作中得到高滿意度,並且真正能把工作做好的三大條件之一,是在其中找到意義。他多年研究、訪查的結果是,當一個人面對重要的事、能造成更大貢獻的事,會打從心裡出現想把它做好的渴望。相反地,當一個人認為,某一件事情做了和沒做,沒有什麼差別,不會有什麼影響,甚至有負面的影響,他很可能感到無聊、甚至對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人生,感到厭惡與反感。

    正如同每個人的優勢才能不同,每個人的價值信念也不同 -- 即使是在同一個文化環境之下。而且我觀察到,大部分的人,優勢才能與價值信念之間,是有緊密的關聯。

    例如,我訪問過一位名廚,發現他和他的優秀同事,因為味覺敏銳,在食品、烹調方面的工作上有優勢。而且同時,他們會特別容易想像和體會,做出來的好吃食物,所給別人怎麼樣的美好經驗。他們工作的喜悅與滿足,絕不只是薪水和名聲,還有很大一陪分來自於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成果,在別人身上產生的價值。

    這也是為什麼,在歐美頂尖的運動器材公司「國際漫遊家」,找員工的時候,只找運動迷,例如登山者、自行車手、划船運動員。甚至,這些人在僱用之前,早就長期是這個公司的顧客。這些人在被僱為員工之後,特別了解公司做的產品好在哪裡,為什麼重要,如何帶給別人什麼樣的滿足與快樂,所以他們特別熱忱,對品質、美感、安全的要求遠高於一般人。這也是這間公司的產品一直領先同業的原因。

    如果我們的職涯所走的方向,能用上自己的特質專長,並符合自己的價值信念,固然是幸運的,但是這樣就足夠嗎?

    如果工作環境危險,工時很長,或是同事之間惡性鬥爭,多做多錯,少做少錯,欺上瞞下,還會覺得開心與滿足嗎?所以,我們生涯要追尋的,可能還不只這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