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11, 2013

古典路? 新風貌? -- 周芸如 音樂的學習與專業訪談記錄 (二)

 記錄:陳鍵源、謝宇程
如何尋找未來方向與屬於自己的舞台?

    大學畢業後,周芸如希望深造打擊樂,於是考上了北藝大打擊樂的碩士班。,周芸如經常參與管絃樂團的演出,常是負責樂團中的打擊樂部分。上了研究所之後,她發現自己接觸打擊樂的各類曲目不夠多。於是,她列出最經典、困難、著名的曲目,運用北藝大的打擊樂資源,想盡辦法的練習,也嘗試使用綜合樂器練習較難的曲子。雖然過程辛苦,但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她相信演奏技巧和音樂要進步,除了練習還是練習,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在此同時,由於在北藝大的時期,比過去有更多時間可以自由安排,周芸如開始去思考「未來的方向」,觀察在音樂方面有成就的人,發現大多數的選項是舉辦演奏會、出自己的唱片、等等的,但發現這些路線都不是她想要的。同時,周芸如知道,在演奏技術方面,由於長久的音樂學習和練習,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在這個階段,更重要的是思考的問題,所以她開始問自己「我的音樂能做些什麼?」

(點文字聯結可看中文字幕)

    於是,芸如思考到文化傳統的重要性。一個演奏家要在國際上立足,不可能一直演奏異文化的音樂,要找尋屬於自己的音樂和聲音,其獨特性就在於將文化內化到自己的音樂內涵中,成為一個不可取代的特色,例如日本的木琴大師安倍圭子在木琴音樂上的成就。芸如所參與的文化外交團,就有在友邦表演鑼鼓,並且教授當地的孩童。帶來很有意義的交流。芸如認為,藝術家應該要了解本身的傳統文化元素,內化後再用自己的風格演出,那這樣就不是模仿,而是一個屬於自身獨特的表現。

    同時,芸如愈來愈了解,自己想將音樂分享給聽眾,卻不希望自己被過度關注,也沒想過要成為萬眾矚目的明星。所以,她希望更深入研究打擊樂、幫助更多人接觸到打擊樂,並利用音樂做有益社會的事,找出自己應該有的四大核心目標,「教育」、「推廣」、「研究」、「演奏」,這同時也是北藝大教學理念和目標。

指揮--無聲的領導 (手放在背後也可以?)
(點文字聯結可看中文字幕)
    許多學樂的人,會想當音樂老師,芸如也有豐富的音樂教學經驗。芸如從18歲開始,就在學校樂隊帶樂團,從國小到高中都接觸過,現在,她也在嘉義一所國中,教樂旗隊的打擊部。因為此學校給她很大的空間,她可以嘗試自己的各種教學方法,讓國一還完全沒接觸過打擊樂或音樂的學生,到國二就能在全國的比賽中得到很好的表現。她的教學成就感,不只來自於學生比賽表現,更重要的是,有一些學生培養了對打擊樂和音樂的熱愛,主動地運用各種資源找曲目和聽音樂,並嘗試自行編曲和作曲,問很多關於打擊樂的問題,展現很大的潛力,也感受到教學相長的喜悅。

    對芸如而言,她覺得在固定的學校當音樂老師,生活雖安定,但不適合自己。雖然目前的她,從社會的角度看來,收入並非長期且穩定的,但她卻有不同看法,她選擇工作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想做的事」,目前的她選擇為理想而工作。她也認為藝術不該如同商品視供需而被議價,走出被議價的歧路最好的方法是適性地創造出個人獨有風格的音樂,不是是跟著別人後面走,應該努力產生出「獨特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