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一個學長,曾經因為心理疾病休學。我忘不掉這個二十歲的青年,發病時的精神折磨,和服藥時的恍惚神情…。原來他在前一年已經考上自己喜愛的生命科學相關科系,但在父母以台大醫科為他的「唯一志願」,在壓力下他休學重考,再次進入台大,但仍非醫學系,但他讀這個系並不適應。重考的煎熬,加上後來的挫折,他有將近半年的時間,因為精神問題而無法上學。(謝天謝地,他後來康復了!)
「孩子,送你走,是為了你的未來。」 這樣的戲碼,在台灣還要演多久? |
而那些「正常的學生」,在大學進進出出的多數人,我意外於他們對於學習的淡漠、無感、無動力、無熱忱、不認真。有些學生不只眼神渙散,蹺課、玩手機、課堂上趴桌睡是常見的事;上課時聊天、打牌、吵鬧聲甚至蓋過老師。這樣的上課方式,顯然只是浪費老師和學生雙方的時間。怎麼改變?
很遺憾!對於上課,不認真,不努力,沒興趣的人,並不只是學生,也包括老師。有不少教授,竟然課前不準備,竟然用萬年講義,竟然不和學生互動,竟然只書商的投影片照本宣科,甚至有教授,在下課的時候,拒絕回答學生發問。該怎麼辦?
表妹在六年級被送到美國的時候,我問她:「妳希望出國讀書嗎?」她默默伸出手指擋住了自己的嘴。兩年前就讀北一女的堂妹,也被送去美國讀書,我們再也不會在年夜飯上相聚了。教育問題,剝奪了我的親人,我這樣說,也許並沒有誇大。
我在過去數年內,研究公共政策,期許自己成為一面「廣角鏡」,完整地分析大環境與長期趨勢,幫助政府決策者做出更好的判斷。但在這個時間點,我認為,學生、老師、父母,如果正在思考學習的方針,也許更需要看向社會與世界的「廣角鏡」。既然我不太有機會服務教育部長設定好的政策,我何不幫助每個學生與家長,了解學習對未來的長遠意義,作出更合適的選擇與規劃?這,就是我寫書的原因。
《做自己的教育部長》。謝宇程著。五月底即將於天下文化出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