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18, 2013

用更廣的思維看高中教學 -- 建國高中黃春木老師談話記錄 (一)

記錄:謝宇程

   黃春木老師是我在建中的歷史老師,他是我在建中的老師之中,對我的「人格」發生過真正影響的少數老師之一。在高二的歷史課之中,他說了一句話「完全的了解,就能完全的諒解」,我銘記至今 -- 所以我現在仍無法諒解每一件事,可能是因為我的了解還不夠通透!

   為因應12年國教政策,建中於2011年成立特色課程規畫小組,由校長擔任召集人,教務主任以及黃春木老師分別擔任副召集人。黃老師擁有師大教育學博士學位,深入研究台灣的「升學主義」現象,我在《做自己的教育部長》一書時,也曾向黃老師請益。在該書出版之後,我去拜訪黃老師,並且和他請教,關於當前高中(建中)教學情況的變遷。當我問:「現在建中的教學,和我在當學生的時候,有不同嗎?」黃老師說:「有很大的不同哦!」當老師聊到細節的時候,我就驚覺到,我應該拿出筆記本來記了。這些是我在當時談話中的記錄。

謝宇程:請問老師,你在建中推動課程發展,核心的想法是什麼? 

黃春木老師:

   現在在推動課程發展,核心的問題是,我們要如何幫助高中生準備好,面對大學的學習,甚至面對未來的世界。以台灣來說,最重要的兩大趨勢是全球化和知識經濟。走上全球化是台灣求生唯一的機會,但也是極大的危機與挑戰。未來東協加六正式啟動使得東亞全部成為一個自由貿易區,只有台灣和北韓被排除在外,台灣還能活嗎?換個角度看,若台灣有機會加入東亞的自由貿易體系,各國低價而品質差別不大的商品大舉輸入,政府與內銷為主的企業,準備好這樣的競爭及衝擊嗎?

   在這樣的趨勢下,每一個人都要思考,如何參與全球化的世界,不能把想像局限在台灣。我們的全球化,不能只停留在「全球在地化」的層次,享用肯德基賣在地口味的餐點。我們要致力的是「在地全球化」,發揮台灣文化和人才的優勢,不但在世界上立足,而且讓世界更精采。我們的教育體系,準備好教出這樣的人才了嗎?

   學生要面對這樣的未來,他們勢必要有在兩種(以上)體系中工作和生活的能力。這兩個體系,包括語言,所以外語,甚至第二外語,就很重要。此外,也包括文化或專業,要能夠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和不同文化及學科背景的人團隊合作,溝通協調,甚至可以領導決策。

   高中教育的定位,應該是幫學生奠定參與世界的企圖心和信心,帶著這樣的素質參與大學教育。成功的高中生,他是做好準備,在大學中有意識地學習,甚至思考如何創造價值,在未來全球化的世界中貢獻。

這個世界需要什麼樣的人?
(點連結可看中文字幕)

謝宇程:這樣的思維,為建中課程經營帶來哪些具體的改變? 

黃春木老師:

   學校課程的經營,應該是要去思考如何讓學生接觸這個廣大的真實世界,否則高中的教育成效都是落空的。我們就是在這個思維下,從2004年起,開始經營建中的人文社會科學資優班,我們提供的是「大於一類組」的課程,而不是「限於一類組」。其實,目前的類組區分,已經逐漸是落伍的想像。每年人社班的畢業生,除了社會科學院、法律學院、商學院、文學院之外,總有人會就讀二、三類科系,包括理學院、工學院、生命科學院相關科系。而校友在大學的學習,也經常選擇跨領域的主修。台灣如果要擺脫代工的命運,一定要強化人文社會科學,同時進行跨領域整合,才有機會。

   建中也會和許多國外大學合作,國外大學會提供免費遊學名額、附帶獎學金的招生名額等。日本、美國、法國、香港不少名校,都有來建中招生。這些跨出國門的學習機會,其實不用花到家裡太多錢,大部分的家庭都能負擔,有想像力、企圖心的學生就會爭取和把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