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陳鍵源、謝宇程
學音樂藝術之路是什麼模樣? 音樂學習有什麼樣的傳統和新面貌? 為了探討這些問題,本篇訪談周芸如小姐。她從小是音樂科班學生,大學就讀於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輔修教育心理與輔導。碩士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現在就讀音樂所博士班的打擊樂演奏組,指導教授是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朱宗慶教授。
至今舉辦過三場個人擊樂演奏會,兩次與法國禁衛軍指揮Francois Boulanger合作演出,並多次受邀到美洲、歐洲、澳洲、日本等多國演出與獲得國內外擊樂比賽大獎。2011年擔任國際青年外交大使,到中美洲的貝里斯(Belize)進行訪問及文化交流。加上數年指導國高中(或中等學校)樂隊的經驗,周芸如在演奏、研究、教學、推廣等方面都有非常特出的表現。
王羽佳,站上世界舞台的華人鋼琴家
這首大黃蜂的飛行,真的讓人知道什麼叫風馳電掣
這首大黃蜂的飛行,真的讓人知道什麼叫風馳電掣
在學校階段,如何學習?
周芸如成長在正統樂音教育環境中,從幼稚園就在奧福音樂教學法的理念下學音樂;自國小開始接觸打擊樂之後,一直到大學、研究所博士班,一路都專注在打擊樂。原本,芸如也和大部分學音樂的孩子一樣,是以鋼琴為主,在國小三年級的時候,開始要副修另一項樂器。在當時,芸如覺得自己個性比較不愛久坐,加上打擊樂剛開始在臺灣發展,所以選擇了打擊樂為第二專長樂器,結下不解之緣。
在高中前,她也經歷過一段被動的學習,父母要求課業成績、盯著練琴,雖然喜歡音樂卻不知道是為什麼而努力。到高中的時候,她參加了朱宗慶打擊樂團舉辦的夏令營,了解到打擊樂的更多面向,也看到各種打擊樂器的發展和可能性。她在活動中交到很多喜歡音樂的朋友,看到大學音樂系學生在舞台上精彩的演奏,默默在心中許下與他們同樣優秀的願望。在夏令營之中,芸如也遇見只會在練習專輯上才會出現的演奏家親臨指導,發現自己原來可以離大師這麼近。自此,她回家後瘋狂練習,主動要求參加比賽。在高中時,她就得到了國內比賽的高中音樂班打擊組的冠軍,讓她對打擊樂增長的更多的興趣。
委內瑞拉青少年樂團的水準與力量
指揮家 -- 出身貧寒的青年指揮家 杜達美
高中畢業後,芸如就讀師大音樂系。師大的學習環境中,有許多藝術之外的學習資源。芸如認為大學是多元的學習環境,學生該像塊海綿一般多方面的學習與吸收,於是她在練習音樂的同時,選擇自己喜歡的教育心理與輔導作為輔系。雖然,她並未成為幫人處理疑難的諮商師,但卻因此更了解自己、了解別人。大學生活非常的忙碌與緊湊,芸如除了練樂器,也透過不斷的寫報告、做作業中,學習到如何「找出問題」、「組織資料」、「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這些日後對於她就讀音樂的博士與碩士,有很多的幫助。在大學時,芸如密集練習木琴,也是她參加比賽的高峰期。最有印象的比賽,是參加台灣管樂協會的木琴大賽,在第一名從缺的情況下得到第三名。之後,受邀請擔任鍾耀光教授「第一號木琴協奏曲」的發表,與法國禁衛軍指揮Francois Boulanger以及台灣交響樂團附設管樂團合作,在北中南巡演。周芸如在21歲的年紀,就能得到國內重量級作曲家的重視,與國際級指揮家,以及這麼多厲害的音樂家同台演出挑戰有困難度的曲目,是相當難得的經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