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14, 2014

第一課,生涯的計分方式:不只就業,不只錢

大學先想畢業後 - 連載之九

   你聽過可汗學院(Khan Academy)嗎?

    這裡的可汗,並不是指哪個蒙古皇帝。是指一個美國的年輕人,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聰明的你可能從他的名字猜到,他不是歐洲裔,而是孟加拉裔。雖然是移民後裔,薩爾曼的學歷就是科技、商業人才的頂峰。

    薩爾曼在麻省理工學院讀大學,得到數學、電子工程與電腦的雙學士學位,他在麻省理工再獲得了電子工程與電腦碩士學位。在此之後,他再進入哈佛大學,就讀MBA學位;一路過關斬將之後,他進入金融業擔任財務分析師 -- 是收入、前景大好的一個專業。

    薩爾曼在一邊工作之中,他一邊花不少時間,做一件他深感樂趣的事,就是教導遠方的小表妹數學。由於他的遠距教課,教得太好太精采,一傳十十傳百,許多人都希望收看他將數學課程也分享給他們的孩子。他發現自己對於教學,熱忱遠遠大於金融分析。

    於是,他從金融業離職,創立一個網路教學平台 -- 可汗學院。薩爾曼拍攝下自己教學的影片,十分鐘一個段落,上傳網路,讓所有人免費觀看。可汗學院,這個線上影音教學,幫助了世界各地求知若渴的孩子。在2014年,可汗學院上已有4000個課程,總共點閱三億次,共幫助了超過一千萬個學生。因為可汗學院的成就,薩爾曼獲時代雜誌選為2012年全世界最有影響力100人之一。

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和他成立的可汗學院 (圖片來源)


    他成為有名氣、有成就、有影響力的人,是因為他用許多時間,做一件不收費的公益活動。而他放棄原有的工作,也是因為這件工作,帶給他更大的快樂、滿足、成就感。

    一件不為賺錢而做的工作,可以帶來名氣、成就、影響力,快樂、滿足、成就感?!為什麼…過去的老師們都沒有教我?

    等在我們離開學校之後的那一段漫長的人生之中,我們到底要追求的是什麼?

    在學校,有分數、名次,用來告訴我們,表現得好或壞,我們該高興、開心、自豪、得到獎勵;或者該傷心、難過、自卑、受到懲罰。然而,離開學校之後呢?

    未來,從二十多歲到六七十歲的人生之中,到底什麼會讓我們高興、開心、自豪,什麼又會讓我們傷心、難過、自卑呢?當我們身旁沒有分數、考試、排名之後,事實上,我們會如何衡量自己與別人的人生?

    我曾經和一些學生討論這件事,一部分人會勇敢地這麼說:簡單,錢啊!

    真的是這樣嗎?

丐皇、毒梟、公務員、科技業給我們的習題

    在台北東區,西門町,常常可以見到遊民在乞討,有的匐匍趴在地上,有的展示出包纏繃帶的斷肢,有的面向往來人群不斷叩頭。每次經過他們身旁,很難不覺得同情。

    也許真的不必同情。有記者對這些遊民進行了追蹤調查,發現他們月人十萬以上的,所在多有;身上帶著好幾隻高價手機、平板。在「下班」之後,他們有名車接送,並且在市區還有房子,在乞討時還有餘暇和漂亮女生聊天。有人叫他們「丐皇」。

    某程度來說,這也是一分工作,而且收入還相當好 -- 我們不論對錯和善惡問題,你要做這個工作嗎?

    如果嫌丐皇賺錢不夠多,我們可以看另一類例子 -- 毒梟。在中南美洲,毒梟的生活猶如國王,擁有遼闊的莊園,私人游池、私人蒐藏館、私人動物園,他們的家具(包括槍枝)都鑲金,他們存放在家中的現金,以櫃以箱數計。如果還是不論對錯和善惡問題,你要做用販賣海洛英、古柯鹼來賺錢嗎?

    你說,當乞丐沒有尊嚴,當毒梟很危險,尊嚴和安全性對人生也很重要。又有尊嚴,又安全,收入又不錯的職業,我們都會想到:公務人員,但是,每年也有不少人主動申請離職 -- 不是年紀到了退休,而是不想做這分工作決定離職。

    「看見台灣」這部紀錄片的導演,齊柏林先生,就是一個例子。他本來在國道新建工程局工作,但是因為熱愛飛行,熱愛拍攝自然,熱愛在高空上俯瞰美景,熱愛高山上空氣的味道,他也想挑戰自己,拍攝NHK和BBC等級的高畫質空拍影片。再加上,莫拉克風災後,他發現心底的使命感,想要揭露台灣山地開發的代價,因此,他在有退休資格的前三年,毅然離職,放棄了大筆的退休金。也因為這個看似「瘋狂」的決定,我們有了一部「看見台灣」這一部了不起的紀錄片。

圖中有220億美金,是某個毒梟家中被起出的贓款 圖片來源


    銓敘部統計,一般來說,每年都有七百人以上,申請離職,2013年有近一千兩百位。這些人,都曾經付出寒窗苦讀,從數十萬人中殺出重圍,擠進百分之二的名額,得到公務員資格。而他們的原因,有些當然是尋求更高的薪資待遇,少部分人可能是像齊柏林先生一般,對公務體系沒有反感,離開是為了追求人生更高的目標。但是很多人離職,是和公務體系保守、消極的文化不對盤。

    是否,進一個步調比較快,公司頭銜和產業領域,都比較響亮的領域,就一定滿意呢?而且,名校畢業,進大科技公司,得到頭銜和高收入,這是我們判斷誰屬於「勝利組」最簡單的方式。

    但也有許多人,他們依「勝利組」的定義,走了這一條路,當他們發現這也許不是人生絕對的指引,他們選擇離開。這樣的人愈來愈多。

    某一天,我點開網路新聞,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想了一下,確定我的記憶沒錯 -- 這是我的大學的學姊,施得心。雖然我們在大學的時候沒有太多交集,但是她的名字特別,我還是記得,她是個活潑的小個子女生。

    為什麼她被報導了呢?因為她和她的丈夫何仲騏,都是台大畢業生,同時決定離開他們任職的地方:國內知名科技公司宏達電(HTC),不是被獵頭進入另一間大公司,而是遠走台東,開一間咖啡店。

    我的學姊施得心,在宏達電工作四年半,她的丈夫何仲騏工作了九年多。在這段時間之中,雖然他們賺的錢不少,但是卻沒有家庭生活。施得心在懷孕時,尤其感到不堪負荷,一直到分娩前,都還常常加班到午夜十二點。壓力大、工時長的工作形態之下,他們不可迴避思考未來的人生景貌:照顧孩子這個重責大任,要交給誰?若兩個人都留住工作,都會錯過孩子的童年,或者,難道其中一個人犧牲?

    最後,他們的決定是,拿出現有的積蓄,移居台東,開咖啡店加民宿,雖然賺不多,也不是大家眼中的黃金產業,但是他們可以在美不勝收的池上稻田之間,過一個他們喜愛的生活。何仲騏為他的生活體悟下了一個註腳:「再多金錢,都買不到快樂」。

    哦…。原來最重要的還是快樂。但是,工作可以是一件快樂的事嗎?這是少數人才能享受的人生,或者,這樣的人生,人人有機會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