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考,真的在過去有效地幫助經濟弱勢學生「翻身」了嗎? 維持指考,是幫助弱勢學生脫貧入富,進入「社會上層」最好、優先,不可替代的方法嗎? 維持指考,對於學生整體的教育而言,是利較大還是弊較大?
在書桌上不斷演練習題,是否為最好的學習模式? 圖引自蘋果日報。 |
簡略地思考,經濟弱勢的學生在指考上和富裕學生競爭,「弱勢程度」較低 -- 做習題和練習考試花的錢不多。但我們若看看實況,指考的好處不太多,而且對於要幫助經濟弱勢學生,我們也許該做別的事,而不是維持指考。
首先,指考對於幫助經濟弱勢學生進入大學,尤其是國立、熱門大學,程度其實十分有限。近年,指考升學的比例,還佔大約一半的大學入學名額。而分析2013年資料,國立大學學生之中,經濟弱勢者1.1%,而學生整體之中,經濟弱勢者佔2.13%。全台灣所有大學之中,又以陽明、台大、交大,經濟弱勢學生比例最低,陽明大學僅有0.41%學生是經濟弱勢。
而在2000年之前,升大學的管道幾乎只有聯考,申請和推薦比例相當少,在那個時候,貧寒學生在升學競爭上的弱勢就已明顯。駱明慶教授用實證資料分析,台北市子弟進入台大就讀的比例遠高於全國,大安區又冠於全台北市。
想得實際點,若要比考試,經濟優渥的家庭,學生很早就接觸知識,每天不用為衣食操心,可以每天拼課業,任何科目落後,可以付錢補習或安排家教。貧寒的孩子,請不起家教,可能還要幫父母操持家務、在自家小吃店結帳抹桌,或是在市場小攤幫忙叫賣。天資相似的情況下,指考之中誰能勝出,實在也不難預估。
說得更廣而言,用聯考升學模式(例如指考),企圖幫助貧寒子弟,這個「想像」不但沒有成真,可能還掩蓋了真正的問題,扼殺教育更大的成效,並且讓所有人都承擔損失 -- 尤以弱勢子弟為甚。
今日的升學表現 = 二十年後的人生幸福? 這一代學生的競爭力,可以用魔鬼複習班創造嗎? 圖引自藍海網 |
教育所追求的真正目標,是學生一輩子的能力與成就。相對而言,教育的重點,不是哪些學生有上台大,或沒有。真正重要的問題是,無論學生上哪個大學,教育的過程,有沒有讓他們學到日後一生受用的心態、能力、知識? 而學生未來,在工作、生活、經營人生,要用到的能力,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不只紙筆考試。
人生大部分的考驗,都不是發生在一個半小時,斷絕與外界接觸、無資訊可供查閱、無人溝通協調的情況。優秀的考生,日後是否就較能夠在人生之中發光? 實在說不準。真實的人生,明明非常需要口語表達、應對進退、博學多聞 -- 這些都是考試考不出來的。讓學生長時間練習解題及考試,可能無益學生學到更重要的事物,使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心力,用無效益的方式磨耗。在這個過程中,犧牲的是所有學生,包括清寒子弟。
所以,當我們思考升學制度,我們思考不能局限於,是否能多讓十個清寒子弟上台大。我們要想得廣一點。他們上了台大,日後人生就無憂? 那些大部分沒上台大的學生,他們怎麼辦?
指考(或過去的聯考)常常是造成學生迷失人生方向的制度原因。指考制度,讓學生取得分數後,再以「樂透彩」模式決定究竟讀什麼科系,並不是幫助學生找到人生方向的最好方式。「拼分數」的思維下,老師、家長也不鼓勵、不幫助學生多了解自我、多了解科系與各領域的實況。事實上,這種機率和不確定性極高的模式下,學生進入不適合自己能力與志向的科系,浪費學習時間與資源,可能性相當高。反之,申請與推甄,要求學生依自己的性質、能力、人生期望做出取捨,及早探索,進入科系比較不會是「一場誤會」。
所以,大致上,對於廢止指考,我樂觀看待。我們該廢止表面上公平,但其實沒有效率,實際上也並沒有公平到哪裡去的指考。讓我們把學生從「重複練習」及「為考而學」的牢籠中釋放出來,讓學生將時間與心力用在更重要的東西上,包括認識自己,認識社會,認識世界,探索未來方向,以及,學習應對進退。
讓我們不要再自欺欺人地告訴偏鄉及清貧的學生說:你們先用功讀書不要管別的事,用指考進台大未來前程就能一片光明、無憂無慮。因為這些事實:
第一個事實:清寒學生不見得努力讀書就能上台大,不見得上清交政成,不見得比家境富裕的同學更佔優勢,因為指考制度對他也沒有多友善。
第二個事實:沒上國立熱門大學,人生並未因此斷絕希望。有方向感,有學習熱忱的學生,並不見得非得要哪間大學畢業,才能有光明的未來。尤其,志在創業、藝術、技藝等各種領域的人,國立大學不見得有助他的人生事業,自己勤奮累積與學習才是正途。
擅長考試的優秀,是比較擅長跑輪子, 還是真的有益於養成一輩子受用的能力? |
換另一個方式來說,如果申請制度妥善運用以及規劃,可不可能對家境清貧學生有益? 當然也可能。我們不必排除,有些明智的大學教授,為其科系挑選人才的時候,可能考量學生幫忙操持家務、照顧弟妹、協助家庭事業的經驗 -- 這樣的人有責任感、吃過苦、對社會現實有了解,未來可能更是人才。此外,我們也不見得要一竿子打翻家境清寒孩子,在面試應對進退上的能力。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幫父母顧店,賣商品,招待客人,也許磨練出更沉穩大方的人格,不見得必定輸給關在書房倍受呵護的孩子。
該是時候放棄指考這個表面上公平的制度了。大家考一樣的試題,不是真正的公平,而且大家都受害。讓我們更認真面對,哪些教育工作能造成真正的公平,包括,進一步推進大學教學品質提升 -- 無論是所謂的前段或後段大學;包括,加強學生應對進退溝通協調的能力,尤其是偏鄉與清貧的學子;也包括,努力讓學生更早了解自己的性質與世界的樣貌,找到自己的路,累積在專業路途上真正的實力,不依賴學歷證書作為生涯保護罩 -- 畢竟,學歷證書現在根本也無法構成什麼保障。
在社會更多元、變動更快的當前,指考廢止,不但可謂符合時宜,甚至可以說是遲到的進步。指考不值得挽留,但我們確實該思考,沒有指考後的高中教學,該教什麼、怎麼教,對於高中生,面對他們未來數十年的人生,將更有幫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