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13, 2013

營造我們所需要的技職教育 – 北科大姚立德校長訪談記錄 (一)



時間:2013/06/03
地點:北科大校長室
記錄:鄭亘倫、謝宇程

謝宇程:

    這幾年,有不少人認為技職教育,尤其是科大,與一般學術性大學愈來愈像,無論在課程上、教學上、教師的組成上失去特色。想請問校長,現在台灣的技職教育或科大,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科大應該怎麼去做區隔?

姚立德校長:

北科大校長 姚立德先生
    你剛才所說的,我們有一個名詞來描述這現象「技職教育學術化」。這是有一個歷史背景的。台灣在過去十幾年,讓很多的專科學校改制成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當專科學校變成一所「大學」,在學校的特質和指標上,就必須符合大學的規範,除了教學、研究成果,師資也需有博士學歷。這樣要求其實也沒錯,但這件事情導致了幾個現象: 

    研究成果成為教師升等最重要的(甚至唯一決定性的)標準,於是教師把重心偏放在研究上,花非常多心力在寫paper上,其他的方面有時候就投入得較少。

    此外,由於學校要求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有些不具博士的老師去進修補博士學位,有些沒有學位的老師就選擇離開學校,像是優退等等,這些老師當中很多是技術很好的,但這些老師離開了,取而代之,是剛離開校園的博士畢業生。這些學生的訓練是以學術為主,和實務上、產業上的連結性低。一兩年可能看不出這影響,但時間一久,競爭力的下滑很明顯,「實用落差」、「技職教育學術化」的問題就浮上檯面,我們很極力在調整。

    其實要求科大的老師做學術也沒有錯,但是比重要妥善分配,技職教育強調的「技術本位」的教學不應該丟掉。其實在我看來,技術本位的教學和學術發展是不會相斥的。

謝宇程:

    說到這裡,正好想請問校長「技術本位的教學」和「學術發展」該怎麼平衡? 
   
訪談姚校長合照
姚立德校長:

    以台北科技大學的經驗來說,我上任後有一個「技術扎根」的計劃。北科的技術教育是很重要,要讓它扎地又深又廣。「技術扎根」的計劃有下列幾個部分:

    一,每個系要提出至少五門的核心實驗課程計劃。每門課配置24TATA都是選技術能力優秀的碩士生擔任。平均一門課3TA,一班約40個學生,平均一個TA10幾個學生,把實驗好好做。我也要求老師不能把實驗課當營養學分學教,學生不把實驗課程當營養學分學(在以往,一個學分三個小時的實驗課,學生常常不願意花心力在上面)。 

    二,五年增添設備計畫。我們學校每年添購儀器設備的經費為一億二千萬元,透過這個計畫,則再加碼四千萬元,這樣一年有1億六千萬元儀器設備費。讓實驗室設備跟上業界,與產業同步

    三,另外,還要系統性地向校友募款。透過他們的經費(每年大約募到八千萬到一億元左右),來強化各系所的設備。

    四、全面要求學生到業界實習。這會是畢業的門檻之一。在畢業前,學生必須在業界實習至少2個月,若學生兩個月後想要待更久,我們學分可以做調整,開到9學分的全學期實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