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人定勝天」,另一句話「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兩句話不見得總是成立。在選擇專業的時候,一方面要考量自己主觀意願「想做什麼」,一方面要考量在客觀的條件和環境下「能做什麼」。上一篇討論的是「想做什麼」,這一篇討論的是「能做什麼」。
在今日,「好職業」絕不僅有過去少數選項;「出人頭地」的方式無窮無盡,各種才能的人,都在這個世界上發光發熱。
建築師搭著安藤忠雄等大師的翅膀,在台灣成為公眾的思想老師。文學家把說故事的地位,分給了導演、攝影師。許多人定時忠誠地打開電視,聆聽分析師或營養師的開示。
Jamie Oliver, 享譽世界的廚師、美食家 、烹調節目明星,以及飲食哲學家 |
廚師的形象,在數年之間,從帶來食物,變成帶來幸福。擅長用口技作出各種音效打節奏的B-Box男孩成為少女們的偶像,刺青師進入了藝術家的行列。少女們的聖經,是由牛爾等美妝師、凱文等造型師合寫的。時尚評論家「個人意見」成為演藝界的鬼見愁、繪本畫家幾米成為人生哲學的領航者。
這些出色的個人,只有一個相同點,他們對於所做的事,有更敏銳的感受力,有更快的學習與吸收能力,加上他們的努力累積、經營,讓他們成為無可置疑的專家。
因此,選擇專業,性格與資質的合適度非常重要。如果選擇合適你的專長,你可以勝任愉快,更早在同儕之間脫穎而出。
然而,在進行選擇的時候,是不是只要「跟著感覺走呢?」我很希望是如此,但是事情卻並沒有這麼樣地浪漫與樂觀。這個世界,沒有義務要實現你的每個夢想。說到底,我們還是對社會產生貢獻,當你被需要的時候,你才能得生存的一席之地。因此,在選擇之前,也需要了解這個社會(未來將要)需要什麼,然後我們打造自己符合這個需要。
投入的專業不符合社會需求,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種是,所做的事情太冷門,社會完全沒有需要。第二種可能性是,太多人都做同樣的事情,在社會上供過於求。在這兩者之中,後者比較可怕。因為「一窩蜂」式的熱潮而投入某個領域,通常很快都會要後悔莫及。
也許很多人是夢想著要成為收入穩定的公務人員、社會地位高的大學教授,或者月入斗金的大企業管理階層。但是卻要及早了解,有多少人在競爭?社會需求在增加或減少?需要什麼樣的真實能力?
相反地,那些因為(看似)辛苦,或是因社會成見,愈來愈少人做,缺乏人才的領域,反值得投入。中台灣是精密機械的重要生產基地,操作製程上,台灣的研發專利是世界超強,這些優勢短時間內都不會消失。模具、機械、製圖的技術,可說是製造業的基礎,從iphone機殼到原子筆,都需要這些技術。台灣近年來,紮實的工程技術人員極為缺乏,若能在能力、意願符合的前提下,踏踏實實地投入這個領域,反而是很明智的選擇。
興趣夢想、價值理想,專長能力,和社會需求這四項,是在選擇科系、挑選專業領域的時候,最應該要考量的因素。可惜的是,這四件事大致上不易從坐在教室聽課、寫補習班講義這樣的過程中了解。愈充分地了解自己,了解世界,了解社會中實際的產業與工作,愈能幫助學生及早發現這四者的交集。
《做自己的教育部長》。謝宇程著。五月底即將於天下文化出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