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6, 2013

被烹飪拯救的主廚 -- 簡銘廷 訪談 三

上一篇:被烹飪拯救的主廚 -- 簡銘廷訪談 二
對學廚藝者的觀察與建議


    不少實習生或學生,雖然學習精神不錯,但卻不學變化,只學仿照,是較可惜的地方。如果只仿照師傅,只學如何用勞力換錢,不進步,這樣的人無法體會到廚藝中的樂趣,常會放棄。
    什麼是廚藝的「底子」? 是熟悉達到各種特定效果的方式,以及刀工、炒工、火候、容器…各種細節在烹飪時造成的差別。舉例而言,記得書上說某個甜點是用180度烤30分鐘,這不是實力;要知道如果這個甜點,如果改變形狀,改用150度來烤,會有什麼樣不同之處,這才是實力。
    近年來台灣在國際觀光上,知名度較過去提高。台灣多很多餐飲學校,餐飲業也愈來愈制度化、重視證照,廚師的「不良嗜好」或草莽氣質也減少。學生的性質也和過去不同,學生平均而言愈來愈有學習動機,而不只是想賺錢糊口。這些因素下,台灣的餐飲業體質確實是愈來愈好。


    除了開平與高雄餐飲大學(高餐)是傳統較著名的餐飲學校,景文科大和弘光科大的餐飲(旅)系,在業界名聲也不錯。高餐的學生,一般而言,比較知道自己的特質與方向,所以學習動機、主動程度,學習速度,會比高中年紀的開平強。


    學餐飲的人,比讀書的人更需要出國看看,因為文字的知識可以遠距傳播;飲食的色香味就必需到現場才能感覺。不見得要留學,但一定要到各地多見識,別人在餐飲經營上有何不同,並且自己想想在台灣是不是可能做? 台灣的顧客可不可能愛吃?
    除了在學校學基本功,更應該多看節目、網站、食譜,讓自己的見識跟得上時代。有時候外界的進步和變化,學校並沒有跟上。即使是執業了,當了大廚,也需要不斷求新求變,
italy-food-in-italy
旅遊頻道中,美食節目特多,不能常出國也能大開眼界
(聯結至旅遊頻道的「美食天堂」)
有所進步。
    當廚師有其樂趣,但也有不為外人知的辛苦。在台灣當廚時常要很晚下班,十點或十一點是常見的,因此常需要犧牲和家人相處的時間。
    讀完餐飲,許多人可能不當廚師,那也很正常,因為有了餐飲學習的經驗,日後進入調酒、廚具、營養師、廚房設計、餐旅管理服務…這些領域或工作,都會很不錯。
    現在要當廚師,不但要會作菜,還要會講菜,要能和客人介紹,許多大餐廳,廚師出來和客人互動及答謝,已經是常態。互動的能力在一般的餐飲學校是沒有教的。
    當廚師最重要的是要自我學習,不斷創新,重點不是要比別人強,而是和人不同。能呈現出客人想要的,又和別人不同的餐點,這才是學習的方向。

註:一般而言,到餐廳實習,都會有一個學習順序:切工、冷台(如沙拉)、擺盤…等穩定後,再進行要調味的職位,例如煎炒。

    當我問,烹調對他有什麼意義,銘廷這樣告訴我:「烹調救了我,它進入我的血液,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每個人都要吃,而且人人都應該吃得健康和美味。當我知道我的食物可以讓別人開心,可以在別人生命中貢獻重要的一部分,我就感到很開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